分类: 五彩生活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请客和被请的机会越来越多,除传统需请客的理由外,现在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小孩出生、满周岁、满十岁、本命年、加薪、换岗、中彩......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想请,没有找不到理由的,正是大请三六九,小请天天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的家乡请客,大多是自己操办。请1-2桌尚好说,三桌以上就只好向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桌子板凳,锅碗瓢盆,还要请大厨师挂帅,家里人打下手。囿于请客的房子和餐具的局限,来的客人要分批上桌,俗称“流水席”,一餐桌席往往延续2-3小时,宴席的质量且不论,就是排队等待也令人心焦。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逐渐富裕的人们请客的频率加快,好在现在的酒店餐馆星罗棋布,密密麻麻,需请客时预先订座,到时候无论多少人统统收容,既显得场面宏大,热闹非凡;又简单方便,交钱吃饭,省了请客者的不少麻烦。
到餐馆请客虽然排场、方便、简单,但也难住了一些经济不宽裕,生活在最底层的家庭,动辙一桌三、四百元,切实叫有些人承受不起。再穷的人也有三朋四友,再困难的家庭也有婚丧喜嫁,也有请客收礼的欲望。于是,适合家庭请客的“流动宴席加工厂”应运而生。
“流动宴席加工厂”是由1-2名厨师牵头,联系8-10位帮工,专门为家庭请客服务。这支队伍无固定的场所,也不办什么执照,采取松散组合的方式,有事合办,无事分散。”流动宴席加工厂”自带家庭请客的所有用具,什么锅碗瓢盆,灶桶刀屉......事主联系确定请客时间、地点后,只要把举办宴席需要的各种菜肴原料交给厨师,就万事大吉,只等来客了。
在确定请客时间的前一天晚上,各种办宴席的家什就会送到指定位置,次日一早,各就各位,按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开始操办:有摘菜洗菜的;有伺鱼打糕的;有操勺做菜的;有烧火打杂的......十分繁忙又忙而不乱,俨然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经过2-3小时的努力,家宴就可以开席了。
宴席通常为四冷盘、六热菜,二种汤,一盘水果,天冷时还有一火锅。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河里游的,田里种的,尽量配备,确保质量不亚于餐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客人前来主要是贺喜,对菜肴的品位也不会挑剔。在敬酒闹酒中,客人们也能尽信,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家宴结束,事主一算帐,给厨师按每桌10元、帮工按每天30元付劳务费,加上办宴席的原料成本,每桌不到200元,较餐馆请客便宜50%以上。而加工厂的厨师每月可得薪金3000元,帮工也达到900元,在县城或乡镇,这已经算高收入了。宴席家办使举办者、承办者实现了双赢。怪不得“流动宴席加工厂”在县乡十分走俏,需办宴者往往要提前1-2月提前预约呢!
“流动宴席加工厂”是适应市场需要而出现的新事物,它的出现活跃了市场经济,拉动了平民消费,节约了办宴费用,减少了食物浪费(餐桌上的部分菜肴经消毒加工处理后,家人还可食用),圆了穷困百姓喜事也能请客的美梦。
由于“流动宴席加工厂”为松散组织,无固定的法人和活动场所,未办工商营业执照,从业人员也未进行个人健康检查,这就为经济纠纷和饮食卫生埋下了隐患。有关部门应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加强监管,使之合法化,规范化,扬长避短,良性发展,就善莫大焉了!
前一篇:消费的误区
后一篇:男人心事Vs女人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