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生百味 |
婚礼上,公公的丘比特之箭向媳妇射去
近几年回家乡,参加了几场亲戚和朋友子女的婚礼,真是“大开眼界”,叫人回味无穷:
公公向媳妇射出丘比特之箭:在一个十分热闹的婚礼上,主持人不是要新郎,而是要公公单膝下跪,作出向媳妇射箭的动作,新媳妇要用双手围成心的图形放在胸前,表示接受公公的射来的爱情之箭,新郎儿子则在一旁当看客。在来宾一次次嘻笑声中,公公和媳妇反复比划,才通过了主持人的裁判,得以PASS。
公公向媳妇献花;在上一节目完成后,主持人要求公公捧着一束鲜花送给媳妇,双膝跪地,向媳妇求爱,口中还要说“我代儿子向你求婚,请嫁给他吧!”。公公不好意思,媳妇扭扭咧咧,动作难于到位,主持人不厌其烦的辅导,来宾则笑破了肚子。
公公与媳妇喝交杯酒:在主持人的安排下,餐馆服务员为公公和媳妇端上了酒杯,并斟上象征美满幸福的红葡萄酒,新郎被凉在一旁。在来宾一阵阵的喧嚷中,在主持人一遍遍催促下,公公与媳妇的交杯酒各自喝下。站在旁边的新郎可能心里在犯嘀咕,“不知今天是我结婚,还是我爸结婚?”
以上在家乡城市进行的婚礼算是文明的,在农村则把公公和新媳妇关系渲染淋漓尽致。有公公脸上被灶灰涂成大花脸的;有在身上背火钎或吹火筒的;有头带高帽或腰系围裙,上书“扒灰”二字的,还有给公婆蒙上一只眼睛,上书一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任意想象,尽其所能,敢于实践,把公公与媳妇的关系渲染到极致。在这种变味的婚礼中,来宾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婚礼喜宴“圆满成功”。
家乡这种婚礼的闹剧,来源于传统说法“扒灰”。旧时把公公和儿媳关系不正常叫做“扒灰” ,又称“爬灰”,是一个形容乱伦的词语,而且是专指公公和儿媳之间发生性关系的乱伦。关于“扒灰”的来历,社会上流传不同的版本,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两种说法:
一是王安石说:一次,王安石路过儿媳的房间,看见儿媳睡在透明纱帐的床上,眼睛不由得为之一亮。王安石诗意大发,于是在充满灰尘的墙上写了一句:“缎罗帐里一琵琶,我欲弹来理的差。”写完后躲在一旁观察儿媳的动静。儿媳看到公公在外面鬼鬼祟祟的,于是出来看公公在墙上写了什么,一看到公公留下这样的词句,当即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于是在公公的诗句后续上了一句:“愿借公公弹一曲,尤留风水在吾家。”王安石看见儿媳的话后,正在暗自高兴,没想到这时儿子出现了,于是赶紧用袖子去擦拭墙上的字迹。儿子奇怪,问老父在做什么,王安石说,在扒灰。“扒灰”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二是谐音说:《吴下谚联》释其由来云:「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庙里烧香的炉子里,焚烧的锡箔比较多,时间长了,形成了大块,和尚们就扒出来卖钱用。后来庙旁的人知道后,也来炉子里偷锡。因为锡媳同音,就引申为老公公偷儿媳的隐语。还有人解释说:扒灰要弯腰跪在地上,这样就把膝盖弄脏了。膝媳同音,脏了膝盖,隐义是脏了媳妇。
从家乡婚礼的演变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这种带荤的婚礼就是将道德风尚相悖的东西公开化,趣味化,娱乐化,并与时俱进,中西合璧,创作出“公公向媳妇射出丘比特之箭”的新版本来,叫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
古代就把公公与儿媳之间不正当关系认定为是背伦乱家,此种行为规定为犯罪,罪名叫"内乱",是"十恶"重罪之一。一经发现,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受到家族的严惩,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一般老百姓是畏之如虎,轻易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有灭顶之灾。但刑不上大夫,更不用说一国之君了。相传古代就有卫宣公强占儿媳的事例,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技高一筹。他巧取豪夺,把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册封为自己的贵妃,完成了公公强娶儿媳的丑闻全过程。最后结果是骄奢淫逸,荒废朝政,宠信边将,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盛极而衰,从此一厥不振。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在这个光怪陆离又莫名其妙;物欲横飞又华而不实;主意很多又见解很少;忠贞流浪又扒灰上街的年代里,人们一方面坚守道德的底线,对“扒灰”之事所不耻;另一方面,则追求精神、感官、金钱的刺激。这才有了赌博屡禁不止;扫黄花样翻新;吸毒前仆后继;才有了公公同媳妇喝交杯酒的闹剧。一些曾被掩埋的垃圾换上新的包装又卷土重来,污染空气,应该引起社会的警惕。不论是旧道德还是新道德,不论是传统还是前卫,天地有道,人心有理,如果背弃伦理道德走的太远,回不了头的时候,就有可能发生新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