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杏林随感 |
输液治疗与“水医生”称呼
近日,我在为一发热、咳嗽的病人检查完毕,开出输液的处方后,患者突然冒出了一句:“怎么现在的医生都成了‘水医生’?”我闻之一震,马上面红耳赤。病人看到我的样子,接着说:“医生,你不要误会,我只是说现在医生看病都喜欢用输液的方法治疗”。说完,拿着病历和处方离开了诊室。
望着病人远去的身影,我陷入了沉思。细想想,现在病人到医院看病,开输液治疗比例是比前十年、二十年高的多。我有心将门诊日志与药房处方相对照,输液处方占全部处方的70%以上(仅为我院数据,不能类比),询问在其它医院工作的同事也有类似情况。
不可否认,输液在临床上有着重要作用:输液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是静脉给药的载体;抢救休克起到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对不能口服食物和重危病人可补充能量,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但不能忽视的是,输液也有很多弊病:输液可以发生输液反应、静脉血管炎性反应、肺动脉栓塞与局部组织的损伤、空气栓塞,输液过快可引起头晕、心慌、恶心,输液中的有些药物还可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笔者几年前看到一篇报道:我国一运动员在国外参赛前,突然感冒发烧,次日就要正式比赛了,领队、教练带着这名运动员到当地医院,要求输液治疗。外国医生检查后说:“NO,NO,这个运动员只是感冒,发烧是正常反应,吃点药过几天就回好的”,坚持不给输液。反观我们有些医生,有时为了迎合病人的需要而不顾客观规律,一味用含大量抗生素、激素的输液来人为的调控病情,当时好像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远期后果是耐药病人的增加,治疗效果的下降,长将以往,当病人患重病时,有无药可用的危险!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
医学是门科学,来不得虚伪和功利。病人因病就诊时,我们当医生的就要按照科学规律,审时度势,掌握输液指征,当输就输,不当输就不输。努力去做一个好医生,不做不管病情需不需要,只会开输液的“水医生”;更不能做一知半解,病人瞧不起的“水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