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输液治疗与“水医生”称呼

(2006-09-05 21:13:32)
分类: 杏林随感
 

输液治疗与“水医生”称呼

                                           行医随感录(3)

近日,我在为一发热、咳嗽的病人检查完毕,开出输液的处方后,患者突然冒出了一句:“怎么现在的医生都成了‘水医生’?”我闻之一震,马上面红耳赤。病人看到我的样子,接着说:“医生,你不要误会,我只是说现在医生看病都喜欢用输液的方法治疗”。说完,拿着病历和处方离开了诊室。

望着病人远去的身影,我陷入了沉思。细想想,现在病人到医院看病,开输液治疗比例是比前十年、二十年高的多。我有心将门诊日志与药房处方相对照,输液处方占全部处方的70%以上(仅为我院数据,不能类比),询问在其它医院工作的同事也有类似情况。

    分析输液增多的原因:一是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患病后寻求尽快治愈,认为输液比口服药效果好。很多病人来院就诊就直接说,医生给我吊点水吧,让我快点好。二是看病模式的转变。小病进药店,大病进医院成了老百姓通行做法。星罗棋布的药房,琳琅满目的品种,经济实惠的价格给百姓购药提供了方便。有人在服用药房购的药后病情缓解;有人用药房购的药后病情反而加重。这些病友再到医院就诊,给予口服药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只好输液。三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对同一病人,输液带来的效益比开口服药大得多。当今绝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自负盈亏的经济模式(据传;国家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拨款仅占医院全部费用的5%),科室有指标,奖金靠开单,医生也是人,谁不想多一点收入呢!四是少数病人看病形成了恶性循环。一看病就输液,不输液病还好不了。还有一些次要因素。

不可否认,输液在临床上有着重要作用:输液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是静脉给药的载体;抢救休克起到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对不能口服食物和重危病人可补充能量,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但不能忽视的是,输液也有很多弊病:输液可以发生输液反应、静脉血管炎性反应、肺动脉栓塞与局部组织的损伤、空气栓塞,输液过快可引起头晕、心慌、恶心,输液中的有些药物还可致严重的过敏反应,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笔者几年前看到一篇报道:我国一运动员在国外参赛前,突然感冒发烧,次日就要正式比赛了,领队、教练带着这名运动员到当地医院,要求输液治疗。外国医生检查后说:“NONO,这个运动员只是感冒,发烧是正常反应,吃点药过几天就回好的”,坚持不给输液。反观我们有些医生,有时为了迎合病人的需要而不顾客观规律,一味用含大量抗生素、激素的输液来人为的调控病情,当时好像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远期后果是耐药病人的增加,治疗效果的下降,长将以往,当病人患重病时,有无药可用的危险!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

医学是门科学,来不得虚伪和功利。病人因病就诊时,我们当医生的就要按照科学规律,审时度势,掌握输液指征,当输就输,不当输就不输。努力去做一个好医生,不做不管病情需不需要,只会开输液的“水医生”;更不能做一知半解,病人瞧不起的“水货医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