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训练一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彭蠡(lǐ) 郦元(lì) 钟磬(qìng) 枹(bāo)
B.铿然(kēng)硿硿(kōng) 莫夜(mù)栖鹘(hú)
C.磔磔(zhé)鹳鹤(guàn)穴罅(xià)噌吰(chéng hóng):
D.窾坎(kuǎn)镗鞳(tāngtà)识之(zhì)澎湃(pài)
二、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始访其遗踪 访,寻访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尤,更加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坐船 适,到
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暮 汝识之乎 识,记得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几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本来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1.鼓
(1)微风鼓浪(
)(2)噌吰如钟鼓不绝(
)(3)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当
(1)有大石当中流(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5)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
四、写出下列虚词的不同义项。
1.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2)徐公何能及君也(
)(3)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 )
(4)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5)豫州今欲何至( )
2.而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余固笑而不信也(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4)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5)吾恂恂而起(
)(6)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
五、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至莫夜月明
B.汝识之乎
C.周景王之无射也 D.长乐王回深父
六、以下各句中“虽”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4.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A.1、2、6/3、4、5 B.1、2、3/4、5、6
C.1、2/3、4、5、6
D.1、3/2、4、5、6
七、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1.大石倒立千尺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
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0.天下云集响应
A.1、3、5、7、9、10 B.l、2、3、5、8、10
C.1、2、4、5、8、10 D.2、4、6、8、9、10
八、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卒廷见相如
九、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十、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十一、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世人不能准确说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结尾段,作者对郦道元和李渤所持的各是什么态度?
十二、阅读唐代李渤《辨石钟山记》,完成文后各题。
《水经》云:“彭貂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漱(倾斜)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子?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濒临)流(水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的号)记。
1.解释加点的词。 (1)山涵其英 涵:
(2)山仍石名 仍:
(3)安能产兹奇石乎 兹;(4)濒流庶峰 庶:
2.写出《石钟山记》中与本段中下列语句意思相应的句子。
(1)枹止响腾余歇
(2)如善长论
3.与“乃知山仍石名”中“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A.有仙则名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名微而众寡 D.而此独以钟名
4.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1)询诸水滨(2)聊刊前谬,留遗将来(3)有铜铁之异焉
5.用上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问题
(1)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2)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的?
6.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李渤的观点是怎样评价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一、A
二、D
三、1.鼓(1)振动(2)鼓(3)弹奏 (4)击鼓(5)击鼓
2.当(1)挡住(2)应当(3)在 (4)抵挡(5)对着
四、1.何(1)什么(2)怎么(3)多么(4)为什么(5)哪里
2.而
(1)表承接(2)表并列(3)表转折 可是(4)因而 (5)表修饰
……地 (6)表假设 如果
五、C
六、A
七、B
八、C
九、C
十、1.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
2.鼓槌停止敲击,余音还在传扬,就以为得到(名为石钟)的缘由了。
3.被敲打时发出响亮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4.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十一、1.“郦元之所见闻……虽知而不能言。”2.“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十二、1.(1)蕴含(2)沿袭 (3)这(4)众多
2.“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3.D
4.(1)向住在水滨的人询问原因
(2)姑且修订前人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将来的人
(3)有铜铁那样的特异声音
5.(1)“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山仍石 名,旧矣。”
(2)否定。“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
6.“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何哉?”“笑李渤之陋”。
《石钟山记》练习二
一、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桴(fú)止响腾铿(kēng)然有声
B.此鹳(guàn)鹤也
殆(dài)与余同
C.至莫(mò)夜月明汝识(zhì)之乎
D.钟磬(qìng)
聆(líng)听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下临深潭,微风鼓(临:靠近;鼓:鼓动。)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即使;鸣:使……发出响声,使动用法。)
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聆:听。)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名词用作状语;适:恰好。)
C.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向:刚才的。)
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D.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无射:无射钟。)
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汝识之乎
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D.然而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
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归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理为将,东向面朝吏,吏无敬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毋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括即行,代廉颇之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对“身所奉饭者”、“所友者以百数”、“尽以与军吏”、“王以母先言”四句中加点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亲身 交友 赠给
由于 B.亲自交友
分给因为 C.亲身
结交分给由于
D.亲自 结交赠给 因为
2.对“东向面朝军吏”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括面朝向东,在早晨接见军吏。
B.赵括在东边,军吏在西边,赵括让军吏们来朝见。
C.赵括面向东朝见军吏们。
D.赵括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朝见。
3.对“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倘若有不称职的情况,我恐怕要受到牵连吧。
B.就是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够不受到株连吗?
C.倘若出现不称职的事情,我能够不受到牵连吗?
D.就是出现不称职的事情,我恐怕要跟着受株连吧。
4.从全文看,对赵括兵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括不从实际出发,只会纸上谈兵。
B.赵括治军过于严厉而脱离了部下。
C.赵括只顾私利,不知体恤部下。
D.赵括不爱护部下,部下不肯出力。
5.文中的宾语前置句是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如(只写一个)
。
(三)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②送之至湖口
③徐而察之
④汝识之乎
⑤周景王之无射也
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
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
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
D.①②③④⑤用法全不相同。
2.下列各句中的“得”,意思是“收获”的一项是(
)
A.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B.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此余之所得也
D.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
3.下列句子,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马之千里者
4.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A.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苏迈要赶到饶州的德兴县当县尉
B.我从齐安坐船去临汝,大儿子迈苏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C.余下齐安的船,要去临汝,并且大儿子苏迈将要去饶州的德兴县去做县尉
D.余下的船从临安出发,并且大儿子苏迈要去饶州的德兴县
5.不是“余心动欲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B.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C.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中者
D.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6.对这一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余尤疑之”。
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和听到的景象令人可怖。
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
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
试卷答案: 一、 1.C 2.B 3.C 4.D (三)1.A
2.C 3.B 4.A 5.D 6.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