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璜遗璞——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标签:
宝鸡磻溪姜太公钓鱼石玉林孕璜遗璞 |
孕璜遗璞——姜太公钓鱼的地方
这里当然要开发成旅游区,便于游客来访,也便于发展经济,增加财政嘛。景区也会增加许多人工建筑,以壮气势。首先一尊姜太公骑着“四不像”的汉白玉的雕塑矗立在公园门前。四不像:即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名。相传,姜子牙的坐骑是一匹四不像。比喻不伦不类,什么都不像。于是,这一进门就是一个歇后语了:“姜太公的坐骑——四不像”。
转过一座供奉姜太公的殿——可惜维修没能参观。不过看到殿的房脊上的一溜小雕塑倒想起一个故事。可能你经常会看到在古代建筑的皇宫宫殿和庙宇的房脊上会有一溜动物塑像,其中在最前端的一般是个像道士打扮的骑凤小人儿。你如果不知道的话那一定会问这是谁?告诉的答案是,姜太公的小舅子。真的吗?真的!原来姜太公的小舅子很贪,听说姜太公封神,他吵着闹着要个神官。姜太公碍着面子,没办法就把他封到房脊上去。这个地方可是很风光,但也是很危险的。姜太公封他小舅子在这里是有用意的,告诉你如贪得无厌,再往前一步就会跌下去了,万丈深渊、粉身碎骨呀。看来,如今的贪官都是姜太公那个不听话的小舅子转世了。古人的智慧真是了不得!
跨过一座大桥,桥很大但桥下只是溪流,也许我们来的不是季节,一定有山洪暴发,河水满槽的时候。这就是渭水河的磻溪了。
过桥有个庙,进去看看,是座娘娘庙。看样子来拜庙的求子的较多。问看门的大姐也是如此说法。不过,我的直觉感到,这里最初应该是拜女娲娘娘的庙。不信你往下看,一会儿告诉你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有女娲娘娘的故事。
经过看庙大姐的指点,我们沿着河边找到了姜太公的垂钓处。此处山石比较险峻,需要慢慢沿台阶走下去。当年肯定没有这样的台阶,年过古稀的姜爷爷爬上爬下地也真不容易。就是周文王找到这里也不容易呀。下到河边的低处有一块大石,就是当年姜太公的钓鱼处,几千年过去了,这石块依然静静地卧在那里默看日出日落、月现月退,真是“惯看秋月春风”了。为姜爷爷完成了历史使命的它还是它,没有随姜爷爷升天真有点儿遗憾了。
在大石上方的一块平地上为姜太公修了一座雨棚,塑有姜太公执鱼竿钓鱼的塑像,而棚外就是周文王的塑像在毕恭毕敬地拜求姜太公出山。当然姜爷爷拿着直钩钓鱼就是等着周文王来上钩的。当然,姜太公还是真有本事的,他真为周朝打下了天下。有个故事不知各位听没听说过?说周文王请姜太公出山是亲自为他拉车的。是什么车很难考究了,大概不会是排子车,应该是四匹马或五匹马拉的车,周文王也不会充当马匹的,不过是执鞭驱马而已。民间传说是,周文王为姜太公拉车走了808步。这些,姜太公都计算在心里。下车时,姜爷爷对周文王说:王上呀,你拉了我八百单八步,我保你周朝八百另八年。周文王一听急了,那请爷爷再上车,本王再拉你。姜太公乐了,说再拉就不管用了。哈,故事就是故事,都是后人编的的。其实东周和西周一共不到800年,大概姜爷爷那时岁数也大了,没有数清楚吧?这个故事是小时候我母亲讲给我听的。
拜访完姜太公钓鱼处,再穿过磻溪,眼前有两座古庙,一是周文王庙建于汉代、一是太公庙建于唐代。都是有年头的了,需要拜访一下。而在这里真正引起注意的是矗立在溪涧一块大石头,足有20米高,像一座大楼。石块上刻着死过去大字“孕璜遗璞”,看来半天也没有弄明白什么意思。只见溪边摆着许多红黄两色的鹅卵石块,都是经过涂色加工的。而那块大石头上也堆了许多这样的石块,看来是人们丢上去,大概是许愿用的。没有弄明白是什么,心中总有疑惑,周围又没有人,也不好问。往回走得时候,遇到一个摆摊的老汉。我老伴看中了摊上的野生“文玩核桃”,就与老头砍价。借此我也向老汉打听那个大石头和小石头。果不其然,那彩色的鹅卵石是许愿用的,要花钱购买。那大石头呢就有故事了,是女娲娘娘的补天石。哈,说什么来着?那娘娘庙应该是女娲娘娘庙吧!
老汉讲得民间传说当然就与姜太公、女娲娘娘和钓鱼有关了。一般都说姜太公拿直钩钓鱼,而且离开水面三尺,那是根本钓不到鱼的,他隐居于此等着钓的是周文王这条大鱼的。可是,姜太公的直钩真的钓到鱼了,那鱼肯定不一般,是自己窜上来咬钩的吧!姜太公捡起那鱼来,就准备剖鱼吃了。是清蒸还是红烧吃的,没人考究过。不过他打开鱼肚子时发现有块小石头,于是随手就丢在磻溪里了。不想,那石块是女娲娘娘炼石补天遗留下的璜石,抛在磻溪见风猛长,一下子长成现在这块大石头了。这个故事经这老汉一说,就明白了。听完故事,老伴还在在与人家将价钱。我说算了,就按老汉要的价钱给吧,听故事也值这个钱啦!
其实,回来查看一下有关文章才知道书上的说法与老汉讲得还有些不一样:古人都是用天命来解释历史,姜太公能被重用,最终封于齐国,是因为他在磻溪钓到的鱼腹中得到了帛书或者玉璜,帛书或者玉璜上书写、镌刻的内容就是天命注定的安排。
宋人李昉的《太平广记》中有记载:“吕望钓于渭滨,获鲤鱼。剖腹得书曰:‘吕望封于齐’。”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也说:“《尚书中侯》曰:吕尚钓磻溪,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吕佐旌。旌,理也。”汉班固等著的《白虎通疏证》中说:“盖以为璜以征召。”
据说,姜太公在这里的故事还挺多,由于来去匆匆,许多都错过了。比如这里有个武基殿在鱼台南侧河道以下的山洞中。这次我们就没有看到。原来当年姜太公在此垂钓,与周都歧山渭水相隔有百里之遥。姜太公信奉"只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但是在这莫大的秦岭沟壑深处,与文王相遇的概率实在是也太低了,那他是怎样让周文王知道他的呢?这就有故事了:姜太公与武基母子相邻而居,相处亲密。一日,他告诉武基,今日不要到市上卖柴了,恐有你祸在旦夕。武基不信,照样去卖柴。柴完卖并没发生什么事情,武基心想,老夫子先前的话不过是戏言而已,便转身回家。不想,武基走在路上转力过猛,扁担正碰上一个老翁的后脑勺,老翁倒地而亡。这事传到文王那里,文王便划地为牢囚禁武基。武基对文王说家有八十老母在潘溪,请求回家安置老母亲再回来。文王是诚信之人,允其三日回来。武基回到钓鱼台告之姜太公,姜太公说,文王虽能掐会算,你若藏于水平线以下的山洞中,他就会认为你已归阴,不会再来找你的麻烦了。武基随即背着母亲藏匿于钓台南侧河道以下的山洞中。文王可不是等闲之辈呀,他见武基不回,观此地星象怪异,知必有高人出手了,因此到钓鱼台寻访,得遇姜太公,才有了文王拜相、姜太公出山的故事。
看来姜太公钓王侯,也不是消极等来的,而是借武基之手招来文王。我们常说“人生的成功离不开努力加机遇”,但是机遇有其偶然性,要成功,还是要寻找机遇,创造机遇呀。姜太公就是成功创造机遇的高手。不然,纵使姜爷爷才高八斗、胸有大志,只是坐等文王这个伯乐前来挑将相、觅千里马,那等到百岁也要落空了。
遗憾的是武基殿近在眼前没有见到,过后才知道了这个故事,有点儿可惜了。(不过有说,后来修水库,武基殿早埋入十几米以下的深处了。这里是后来修的人文景观。哈,连钓鱼台大概也不是原物了。胡弄一下自己罢了!)
姜太公钓鱼的地方,一般认定的就是宝鸡渭水河的磻溪。也有许多地方说在他们那里,大概都是为了争名人效应,多不可信了。
http://s10/mw690/0018oDIKzy79jwq8BGp79&690
http://s5/mw690/0018oDIKzy79jwsv3MMe4&690
http://s4/mw690/0018oDIKzy79jwvx1F923&690
http://s13/mw690/0018oDIKzy79jwMUrzm7c&690
http://s12/mw690/0018oDIKzy79jwOoHntfb&690
http://s12/mw690/0018oDIKzy79jwPTwb9eb&690
http://s12/mw690/0018oDIKzy79jwRJCMX9b&690
http://s11/mw690/0018oDIKzy79jwT4YfU5a&690
http://s3/mw690/0018oDIKzy79jwWqFXQ32&690
http://s14/mw690/0018oDIKzy79jwXxHmlfd&690
http://s10/mw690/0018oDIKzy79nq96VIJ19&690上面有“孕璜遗璞”四个大字
http://s16/mw690/0018oDIKzy79jx2zEGH1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