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悦读(三)

(2013-10-27 11:03:54)
标签:

彼得原理

斯托纳的自然教育方法

极简欧洲史

休闲

分类: 读书观影
十月份在摇晃的车厢里读了三本书。

最有趣的无疑是《彼得原理》,大意是说,在任何层级组织中,每个人最终都将到达其不胜任的职位,每个职位也将最终被不胜任的人所占据;而层级组织之所以还能运转正常是因为大部分任务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具讽刺意味的是,越努力往往越快达到不胜任阶层。所以每个人的最终结局,要么痛苦于自己的不胜任,要么转移焦点掩盖自己的不胜任,要么跳出原来的层级组织和领域,再从胜任到不胜任。看看周围的现实,尤其有趣。

《斯托纳的自然教育方法》
,讲的是100年前的某天才母亲如何培养出了个神童女孩。蒋太刚看了几页,不禁骂骂咧咧:这也叫“自然”?!用现代点的话说就是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寓教于乐,跟“顺其自然”毛关系也没有。能设计出这么多有意义游戏的、会这么多国语言的母亲本身那得多天才呀,还一定很有时间,很有钞票的说......不过蒋太还是觉得后面培养孩子性格的十个“从不”讲得很好,包括从不体罚;从不责骂;从不对孩子说“不要”;从不对孩子说“必须”;从不允许孩子失去对母亲的尊敬,她本人也不能失去自尊;从不吓唬孩子;从不允许孩子说“我不能”;从不拒绝回答孩子的问题;从不取笑孩子;从不允许有比家更吸引孩子的地方存在。

《极简欧洲史》,我看的是中译本,首先不得不说,这翻译是近年来读过的少有的好翻译,不欧化,简洁又雅致。整本书的结构也有别于一般的历史书,靠的是逻辑的推动,观点、视角和推理都很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悦读 (二)
后一篇:收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