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

标签:
中国合伙人 |
分类: 读书观影 |
周五去看了《中国合伙人》,果然是男版的《致青春》,不过男女视角大不同,所以格局也就很不一样——女人耿耿于怀于未尽的情,男人得意飞扬于已成的梦;当然这跟两位导演的年龄跟阅历也有很大的关系.
总体而言,我更喜欢《合伙人》,也许这听起来很不女人。也许是因为我没有《致青春》中的经历,所以在电影中也没有很深的感触;当然我也没有《合伙人》中的经历,但其中的泪点和笑点都更让我触动,几次鼻子酸酸。
《合伙人》最为人诟病的是所谓的中国式成功观——有钱便有了一切。我的感觉倒没有这么强烈,虽然成东青最后谈判桌上的长篇大论有点讨嫌;孟晓俊带兄弟们去当年打工餐馆的那一段有那么点儿招摇,好在对剧情有所推动,让最后的兄弟和解有了令人动容的基础;捐实验室一节,被孟晓俊的一句“土鳖”抵消了些许张扬多了几分调侃。成东青与苏梅的重逢也处理得不错——在成的无数次幻想里,苏梅会为他今日的成功自豪;但苏梅没有,她觉得比起成功,更重要的是作为普通人的尊严(大意)。最后王阳的调侃也很有意思:成东青用演讲代替了性生活,基本不说人话......影片在宣扬有钱就有一切?不见得。
片中最有感的一句话是王阳在婚礼后说的:以前我只过一种生活,那就是与众不同;后来我知道大多数人选择的生活才是值得的。我想,成长很多时候就意味着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学会在平凡的日子里与自己相处,不然结局很可能就是《革命之路》里凯特演的那个女文青了。
三个男主角都个性鲜明,演得也很精彩——黄晓明用心,邓超用力,倒是佟大为角色最讨巧、演来最松弛。电影的配乐相当棒,有时代的烙痕,又与情节紧密呼应,最喜欢苏梅离开成东青时的那首leaving
on a jet plane。
也有批评说,《合伙人》的情节和表现手法都酷似《社交网络》。确实有,不过影片的剪辑和整体风格我还是更适应《合伙人》一些——《社交网络》太凌厉,压得人喘不过起来;《合伙人》的节奏更多了些青春感怀式的悠扬。
最近《致青春》和《合伙人》都在香港上映了,不过这两部电影都带有太鲜明的时代烙印,我想大部分香港人可能是无感觉,也无兴趣的。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里的重要插曲,一个是《红日》,一个是《海阔天空》,可见当年的香港流行音乐跟我们很多人的青春联系在了一起,不过这也只是曾经罢了。粤语乐坛的式微跟港片的合拍化也终究只是时光不再的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