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钉子”精神,永放光芒(搞笑版)

(2007-04-02 17:24:25)
分类: 随笔杂感

    (图见下《无字的墓碑》)

   

    周六,一朋友自重庆来。“重庆最牛钉子户”自然成为席间笑谈。

    老×同志说,“重庆最牛钉子户”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太不准确了,在网上到处传播,真是误导舆论。看看那图片,不像钉子,像个碉堡,应该改为“重庆最牛碉堡户”。要是中国的钉子生产厂家都这样制造钉子,一来造出来的钉子没法用,二来浪费钢材,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不合。要想博得“重庆最牛钉子户”美誉,还需要开发商将房子周围的土削得更多,周长更小,才配得上是钉子。可见,那个制造碉堡的开发商还算仁慈啊。全国各地其他的开发商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

   老×同志说,最近听说那钉子户要被法院限期拆除,否则法院将要强制执行。重庆市政府太没才了呢,开发商用心良苦,费半天劲才削出这么好一个景观,拆了岂不可惜?对于重庆市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发展旅游业的景观啊。你想想,这么尖这么高一个房子,悬在半空中,谁到了重庆,看了白公馆、渣滓洞、中美合作所,体味了国民党反动派美帝国主义的狠毒之后,谁不想去那山上透透气呢?每天接待个万儿八千的,准保没有问题,我都敢承包经营。再说了,现在不是都在讲产业链吗?要想上去,不需要大飞机飞,也得需要缆车吧?安装个缆车什么的,至少可以救活一个缆车制造公司,扶持一把钢铁厂、电厂,这下不就全都搞活了吗?经济发展一盘棋嘛。

    老×同志说,我说这个事情啊,发生在重庆了,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地,辩证地看,这是一件好事情,说明重庆官民平等嘛,我就不走,你咋的呢?相反地,对于那些从来就没有“钉子”在城市中间树起来,这说明什么?说明拆迁工作做得好吗?说明补偿标准高吗?绝对没有这么简单,谁不喜欢最后多要点钱?所以,这只能说明,重庆的拆迁工作做得好,“最牛钉子户”就是一个典型,是各地可以前来学习、观摩、考察的好榜样,省得大家都望国外跑了。学什么?一要学习钉子的出现,它的客观原因是什么,要从根本上去找原因;二要从主观上分析,为什么我们那里就不能出现这么典型的钉子户呢?是拆迁过于猛烈,还是老百姓缺乏民主思想,害怕我们?三要深入研讨,重庆的开发商的工艺水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先进生产工具,怎么小心细致地、开创性地制造了这么一个城市公共艺术品?这是大地艺术嘛。这说明,重庆的开发商不但房地产开发的技术水平高,也说明重庆的艺术氛围浓厚啊,前卫啊,搞起了大地艺术了,和国外接轨了嘛!北京的潘石屹搞的那些什么东东,SOHO现代城,猪啊,狗啊,爬楼上壁的,算什么前卫,上不了台面嘛。

    老×同志说,不过凡事都有两面,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说明重庆的官员见识短浅,开发商缺乏想象力。其实,只要开发商稍微动动脑筋,这个问题还是能够解决的,钉子可以不拔,房子照盖不误。来北京的大街小巷瞅瞅,很多新盖的居民楼中间,什么牌坊啊,四合院啊,古树啊,多的是嘛,长安街边上的东方广场北边就有古建筑嘛,东直门内也有个孤零零的破门嘛,东四十条还有几个破谷仓呢,王府井不也有个教堂在嘛,马路中间的古树就更不要提了,到处都是,开车一不小心突然从路中间冒出一棵古树来,其他地方没有见过啊?北京遍地都是,这是首都,这才叫有文化。要是重庆的开发商肯放点血,谦虚点,愿意到北京来考察、观摩、学习一下,一定不会把这么一个小土山头的事情弄得这么大。其实,只要在那钉子,——不碉堡,老×同志说得好,是碉堡,在碉堡外面盖房子不就是了,把碉堡给包在中间,顶多少两套房子的空间,少卖两套房子罢了,说不定比拆迁碉堡户的钱还少多了呢。哦,有人说了,用钢筋水泥把人家包在中间,人家怎么透气啊,人家有呼吸权呢,还有采光权呢。在高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透气问题怎么解决?很好办,留个洞出来不就解决了?采光问题同时也就解决了,在楼外面支一个大镜子,把光线反射进去就是了。有人要问了,太阳是动的,镜子是静止的,那太阳岂不一会儿就照不着了吗?这很好办啊,到世纪坛考察学习一下,看看人家上面那个指针是怎么动的,用同样的方法来做这个镜子就是了。再说了,哪里找一天24小时都有阳光的房子啊,一天能照个两三个小时也就得了。既然时间这么短,实在不行,雇个小时工整天在那里移动一下镜子,也花费不到哪里去的。这些账重庆的开发商算过没有?不会算的话,到北京来观摩一下,学习一下,就什么都会了。不怕不会,就怕不肯学习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