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来乱翻书 |
空间,在白居易的生命体验中,远远超越了时间的印记。这一点白居易在唐代的诗人中,显得十分突出。也许,比之于李白,甚至杜甫,白居易的精神世界距离普通人的生命感受更为贴近。在白氏的空间世界里面,住宅、居室占据重要位置。
在白氏看来,宅之作用乃为遮蔽风雨、栖身之所而已。《三年冬随事铺设小堂寝处稍似稳暖因念衰病偶吟所怀》:“小宅非全陋,中堂不甚卑。聊堪会亲族,足以贮妻儿”。《移家入新宅》:“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馀赀。既可避燥湿,复免忧寒饥。”只要能够栖身避雨,哪怕宅子非自己所有,亦无所谓。《有感三首》:“第宅非吾庐,逆旅暂留止。”《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亭…聊以写怀》:“君向我斋眠,我在君亭宿。……何必本主人,两心聊自足。” 白氏有时他也在诗中难免对宅子之下有所埋怨。在《题新昌所居》他写道:“宅小人烦闷,泥深马钝顽。”
身为宅所囿,然而心却不为其所役。在《小宅》中诗人自己以庾信、陶潜相比,“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道出了诗人的居住观念和空间体验——宅虽小然而心却宽博无比。白氏之心在儒道之间。纵览白氏写宅诗篇,则多在道家境界,宅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心与万物造化为一体。《吾庐》:“莫道两都空有宅,林泉风月是家资。”《池上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庐山草堂记》:“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吾土》:“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
天下之宅,何为大?白氏的回答是宽窄自在心中;天下之大,何为宅?白氏的回答是“身心安处”。相对于白氏,我们真是俗人。
在白氏看来,宅之作用乃为遮蔽风雨、栖身之所而已。《三年冬随事铺设小堂寝处稍似稳暖因念衰病偶吟所怀》:“小宅非全陋,中堂不甚卑。聊堪会亲族,足以贮妻儿”。《移家入新宅》:“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馀赀。既可避燥湿,复免忧寒饥。”只要能够栖身避雨,哪怕宅子非自己所有,亦无所谓。《有感三首》:“第宅非吾庐,逆旅暂留止。”《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亭…聊以写怀》:“君向我斋眠,我在君亭宿。……何必本主人,两心聊自足。” 白氏有时他也在诗中难免对宅子之下有所埋怨。在《题新昌所居》他写道:“宅小人烦闷,泥深马钝顽。”
身为宅所囿,然而心却不为其所役。在《小宅》中诗人自己以庾信、陶潜相比,“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道出了诗人的居住观念和空间体验——宅虽小然而心却宽博无比。白氏之心在儒道之间。纵览白氏写宅诗篇,则多在道家境界,宅与自然山水相融合,心与万物造化为一体。《吾庐》:“莫道两都空有宅,林泉风月是家资。”《池上篇》:“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庐山草堂记》:“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吾土》:“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
天下之宅,何为大?白氏的回答是宽窄自在心中;天下之大,何为宅?白氏的回答是“身心安处”。相对于白氏,我们真是俗人。
后一篇:谦祥益绸缎庄外的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