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产文集 |
刚刚结束的秋展无疑可以看作是解读眼下北京楼市的一面画面生动的镜子:看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近15亿元的总意向成交金额,一部分人便立刻欢呼:北京楼市走出观望期了。另一部分人则依然有些悲观和怀疑:春展10亿元,夏展13亿元,秋展才卖了20多万平方米,多出区区几亿元,何言走出观望期!
两方观点完全对立。那么应如何看待当前的北京楼市?应该说,从5月观望期开始,购买需求集聚数月至今,在秋展的表现的确还并不足以支持“楼市已经走出观望”的结论。特别是从成交的均价来看,交易多集中在中低价位楼盘,这表明一部分购房者对目前的房价走势还是有些把握不准,因而出手颇为谨慎。但同时这也表明:以中低价位为主的楼盘的需求的确十分旺盛,购房者对中低价位楼盘的前景充满信心。这一点对于市场的带动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事实上,进入9月以来,这种带动作用对于整个楼市的拉动、扩散效应已经日渐显现出来。
因此可以说,在这种效应的影响下目前的北京楼市正处于观望突围阶段。至于这种观望期究竟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则取决于管理部门对目前楼市态势的看法和下一步的举措。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没有新的调控措施出台,市场将逐渐恢复常态,应该说,这种判断是符合市场的客观实际的。
对于北京楼市来说,应该达成的一种基本的共识是,如果买者和卖家长时间地观望、交易呈现停滞状态,这对楼市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积劳成疾,积重难返,如果伤及市场元气,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市场各方的利益。从秋展的表现来看,北京楼市堕入这种积重难返的僵持的深渊可能性在逐渐减少。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可不必担心市场上无房可买,也大可不必担心房价会大涨;至于房价下跌,这种可能性更小。目前符合市场客观实际的消费态度应该是:不等,也大可不必急,量力而行,量体裁衣,根据需求适时购买。
后一篇:商业地产呼唤投融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