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的山
(2016-12-04 10:50:00)分类: 我的旅行 |
韶山。又名云门山。在西阳、坡头、段村乡三乡交界处。距县城北20公里。主峰在坡头乡境内,海拔1463米,是渑池境内最高峰,也是河南黄河以南,陇海线以北的最高峰。韶山东西15公里,南北17公里,有大小山峰35个,山底基本呈菱形,地质为水成岩。山南侧,有盘山公路,可直达山顶;山体下部为牧坡,中上部多为天然次生林,林种以栎类占优势,其次为杂灌木,1958年人工建有刺槐和油松3000亩。主峰北侧的坡头和段村境内东西10多公里,有3处可攀爬到顶。南坡山腰原建有云门寺,寺西有一清泉,名碧玉泉。韶山东部的崖头峰尖,有后唐的雷公石塔。后山风景秀丽,渑池8景中韶峰叠翠景观即在此。
岱眉寨山。位于南村乡东南部的西山底村,东与新安县毗邻,距县城东北约40公里。海拔1346.4米。地质特点多有断层,褶皱,有大量的岩浆侵入,富产铁矿石。此山,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可攀爬,从西向登,有三条路,从南向登顶难度较大。山北麓有古柏,建有柏地庙,山上也有岱眉庙。因柏身南面老皮皱起,形如莲花,岱眉寨山又名莲花山。古柏据说有3000年历史,称周柏。树高29.5米,主干高6米,胸围7.75米,冠幅18*21米,干分5枝。现在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岱眉晴岚”被黄河对岸的垣曲县列为该县的8大景之一。
恒王山。距离渑池县城北50公里,在南村乡政府南的恒王山村。原名凤凰山。因公元前697年,东周第二代国君桓王姬林葬于此地,人们便将凤凰山改称桓王山。桓王山海拔731米,北傍黄河,东依岱媚,西有青山,南望韶峰。小狮山、柏树山左右延伸,两道涧水环流,远望恰似展翅欲飞的凤凰。桓陵依山势凌顶而建,高10余米,周长200余米,墓陵为圆形土包,其土质与周边迥然不同,呈粒状如出自蚁穴,大雨如注而不见其流。深秋时节,他处树瘦草枯,独此地碧绿苍翠郁郁葱葱,更显风水宝地之奇特。渑池古八景之一“桓陵秋草”,即指此山,虽山不高,但远近闻名。宋朝抗金名将清远侯张屺,其子武节大夫张世雄葬于此山下。
笔架山。在段村乡东南赵沟村南,东与新安县比邻。海拔1024米,因三座山头形似笔架而得名,又名三架山。其北为黄顶山,西南是韶山。登顶穿越可考虑从山脚下的赵沟,经马沟—上岭自然村攀登。穿出是南大原村与石峰峪隔谷相望。
青山。在南村乡政府西南,段村乡正北,段村—南村公路附近的青山村,西为黄河,北可望恒王山,东南是黄顶山。海拔729米。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曾在此发现打制石片,这些石片属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50万年。是古人类活动的良好地带。山上林木大都是村民1972年人工种植。
黄顶山。位于段村乡东北四龙庙村上圆自然村附近,距离县城约40公里。产重晶石。其正南是笔架山,西北为青山,东北为岱眉山。海拔1287米。解放战争期间1947—1948年,四龙庙村是渑池民主政府,县大队及解放军某部的驻地,1948年1月,与国民党部队曾在此激战两天一夜。四龙庙的下院自然村有一千年古槐,胸围3.6米。该山西的后寺自然村有一雌一雄两棵古银杏树也值得一看。四龙庙村西的石门,两壁耸立,怪石林列,石崖洞穴,犹如龙门佛龛。宋时徐无党(曾为渑池县令)到此游历,写下《小龙门记》。该山附近另有香山寺、朝阳寺遗址。
伏虎山。位于段村乡正西柏村的伏虎自然村,海拔927米。产磷石。据传是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制服老虎的地方。附近的中朝村据传是隋末刘武周最初反隋之地。中朝村黄河南岸的六郎寨,虽海拔只有387米,但紧邻黄河,悬崖陡壁,地形十分险峻。据传是北宋名将扬延景镇守边关,安营扎寨的地方。
轿顶山。位仁村乡台口村轿山沟自然村。因峰顶似轿顶而得名。海拔1206米。其正南为寺大顶山,西为房山。最佳等顶路线:台口---东堂沟----轿顶山。附近西南有香炉石,东南半山有老龙洞,沿洞口直下可到马跑泉。沟中多有奇石,浅海相的沉积岩景观随处可见。
寺大顶山。位于仁村乡西北的大水沟村漫泉寺自然村。海拔1140米,因山腰有漫泉寺而得名。其北为轿顶山,正西偏北为房山。据说漫泉寺建于北魏,现存房屋数间,满院残碑,寺内有一僧一尼。寺西有松林,山顶也有零星分布。从西或东均可登顶。
房山。位于仁村乡、西阳乡和段村三乡交界处,主峰在仁村乡西北台口村的后沟自然村附近。海拔1321米。是台口附近的最高山峰,也是仁村乡的最高峰。其东一南一北两座千米大山。其东北为轿顶山,东南为寺大顶。到达路线:(1)台口---庙西沟---后沟。(2)高堂村—林家沟—老泉—后寺沟。高堂村乔沟西南,石缝间有古栎树一侏,胸围2.5米,树龄400多岁。是当地马姓人家的风脉树。
飞山。位于西阳乡与坡头乡交界处,主峰在西阳后涧村附近。正北向为韶山。海拔大约1200米。主峰像一头巨鸟的身躯,两侧连绵的群山似伸展的双翼,故名飞山。
扣门山。位于陈村乡政府西北贯沟村门口下自然村北,海拔950米。有地质断层现象。其正南是曹窑煤矿。其西南是黑虎山。该山南侧是渑水的发源地。附近有著名的白浪渡口,原建有索道桥,现已拆除,黄河提水工程的取水口槐扒村也在附近。古文化遗址有寺沟遗址,属河南龙山文化早期,196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黑虎山。位于张村镇政府西北的三化沟村料坡自然村西。在曹窑矿的西偏北方向。该山是渑池最西的一座山。山上富产铝石。
鹿抬头山。位于英豪镇政府西北的王沟村上梁沟自然村。海拔850米。其西北是关家底煤矿。黑虎山在其正北。西北为鞍子山。
鞍子山。位于张村镇政府西偏北的三化沟村疙瘩脑自然村的西部,西为陕县。山北的高桥村玉门沟的深山峡谷中,有东汉五铢钱的铸造遗址。该遗址1984年发现,有50平方米。
岱眉寨山。位于南村乡东南部的西山底村,东与新安县毗邻,距县城东北约40公里。海拔1346.4米。地质特点多有断层,褶皱,有大量的岩浆侵入,富产铁矿石。此山,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可攀爬,从西向登,有三条路,从南向登顶难度较大。山北麓有古柏,建有柏地庙,山上也有岱眉庙。因柏身南面老皮皱起,形如莲花,岱眉寨山又名莲花山。古柏据说有3000年历史,称周柏。树高29.5米,主干高6米,胸围7.75米,冠幅18*21米,干分5枝。现在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岱眉晴岚”被黄河对岸的垣曲县列为该县的8大景之一。
恒王山。距离渑池县城北50公里,在南村乡政府南的恒王山村。原名凤凰山。因公元前697年,东周第二代国君桓王姬林葬于此地,人们便将凤凰山改称桓王山。桓王山海拔731米,北傍黄河,东依岱媚,西有青山,南望韶峰。小狮山、柏树山左右延伸,两道涧水环流,远望恰似展翅欲飞的凤凰。桓陵依山势凌顶而建,高10余米,周长200余米,墓陵为圆形土包,其土质与周边迥然不同,呈粒状如出自蚁穴,大雨如注而不见其流。深秋时节,他处树瘦草枯,独此地碧绿苍翠郁郁葱葱,更显风水宝地之奇特。渑池古八景之一“桓陵秋草”,即指此山,虽山不高,但远近闻名。宋朝抗金名将清远侯张屺,其子武节大夫张世雄葬于此山下。
笔架山。在段村乡东南赵沟村南,东与新安县比邻。海拔1024米,因三座山头形似笔架而得名,又名三架山。其北为黄顶山,西南是韶山。登顶穿越可考虑从山脚下的赵沟,经马沟—上岭自然村攀登。穿出是南大原村与石峰峪隔谷相望。
青山。在南村乡政府西南,段村乡正北,段村—南村公路附近的青山村,西为黄河,北可望恒王山,东南是黄顶山。海拔729米。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曾在此发现打制石片,这些石片属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50万年。是古人类活动的良好地带。山上林木大都是村民1972年人工种植。
黄顶山。位于段村乡东北四龙庙村上圆自然村附近,距离县城约40公里。产重晶石。其正南是笔架山,西北为青山,东北为岱眉山。海拔1287米。解放战争期间1947—1948年,四龙庙村是渑池民主政府,县大队及解放军某部的驻地,1948年1月,与国民党部队曾在此激战两天一夜。四龙庙的下院自然村有一千年古槐,胸围3.6米。该山西的后寺自然村有一雌一雄两棵古银杏树也值得一看。四龙庙村西的石门,两壁耸立,怪石林列,石崖洞穴,犹如龙门佛龛。宋时徐无党(曾为渑池县令)到此游历,写下《小龙门记》。该山附近另有香山寺、朝阳寺遗址。
伏虎山。位于段村乡正西柏村的伏虎自然村,海拔927米。产磷石。据传是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制服老虎的地方。附近的中朝村据传是隋末刘武周最初反隋之地。中朝村黄河南岸的六郎寨,虽海拔只有387米,但紧邻黄河,悬崖陡壁,地形十分险峻。据传是北宋名将扬延景镇守边关,安营扎寨的地方。
轿顶山。位仁村乡台口村轿山沟自然村。因峰顶似轿顶而得名。海拔1206米。其正南为寺大顶山,西为房山。最佳等顶路线:台口---东堂沟----轿顶山。附近西南有香炉石,东南半山有老龙洞,沿洞口直下可到马跑泉。沟中多有奇石,浅海相的沉积岩景观随处可见。
寺大顶山。位于仁村乡西北的大水沟村漫泉寺自然村。海拔1140米,因山腰有漫泉寺而得名。其北为轿顶山,正西偏北为房山。据说漫泉寺建于北魏,现存房屋数间,满院残碑,寺内有一僧一尼。寺西有松林,山顶也有零星分布。从西或东均可登顶。
房山。位于仁村乡、西阳乡和段村三乡交界处,主峰在仁村乡西北台口村的后沟自然村附近。海拔1321米。是台口附近的最高山峰,也是仁村乡的最高峰。其东一南一北两座千米大山。其东北为轿顶山,东南为寺大顶。到达路线:(1)台口---庙西沟---后沟。(2)高堂村—林家沟—老泉—后寺沟。高堂村乔沟西南,石缝间有古栎树一侏,胸围2.5米,树龄400多岁。是当地马姓人家的风脉树。
飞山。位于西阳乡与坡头乡交界处,主峰在西阳后涧村附近。正北向为韶山。海拔大约1200米。主峰像一头巨鸟的身躯,两侧连绵的群山似伸展的双翼,故名飞山。
扣门山。位于陈村乡政府西北贯沟村门口下自然村北,海拔950米。有地质断层现象。其正南是曹窑煤矿。其西南是黑虎山。该山南侧是渑水的发源地。附近有著名的白浪渡口,原建有索道桥,现已拆除,黄河提水工程的取水口槐扒村也在附近。古文化遗址有寺沟遗址,属河南龙山文化早期,1963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黑虎山。位于张村镇政府西北的三化沟村料坡自然村西。在曹窑矿的西偏北方向。该山是渑池最西的一座山。山上富产铝石。
鹿抬头山。位于英豪镇政府西北的王沟村上梁沟自然村。海拔850米。其西北是关家底煤矿。黑虎山在其正北。西北为鞍子山。
鞍子山。位于张村镇政府西偏北的三化沟村疙瘩脑自然村的西部,西为陕县。山北的高桥村玉门沟的深山峡谷中,有东汉五铢钱的铸造遗址。该遗址1984年发现,有50平方米。
后一篇:冬日里晒晒太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