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石窟寺是此行完全计划以外的景点,是决定最后一天因为看康百万庄园来巩义后在网上搜索到的。石窟寺也位于沿着洛水往黄河边的公路左侧一片不高而且很不起眼的土山下,离康百万庄园也就十来公里,车行一会就到。但没想到这个名气不大,规模也不大的石窟却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惊喜。
巩义石窟寺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93—499年),原名希玄寺,据寺中有唐刻北魏孝文帝故希玄寺之碑,其中记载:“待孝文帝发迹金山,途遥玉塞,弯柘弧而望月,控骥马以追风,电转伊涯,云飞巩洛,爰止斯地,创建伽蓝。”唐代这里称净土寺,清代改名石窟寺至今。
北魏宣武帝在此造窟刻佛一直延续至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各代,形成巍然壮观的石窟群。石窟坐北向南,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1个,摩崖造像3尊,摩崖造像龛328个,碑刻题记186篇,佛像7743尊。它规模虽然很小,但雕刻内容非常丰富,雕刻技艺非常精湛,在艺术成就上不仅完全可以与云冈、龙门两大石窟平分秋色。而且经过云岗、龙门等石窟的造像影响,巩义石窟渐渐把印度的佛教艺术溶化于中原艺术之中。既有北魏时期风韵的继承与发扬,也为以后北齐、隋唐各代石雕造像开拓了新路,创造出了完全中国化的佛教造像,具有了中国的艺术特色。所以说,巩县石窟在佛教造像艺术上,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此行从山西省会太原一路穿越太行山到中原河南省会郑州结束,沿途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皆有,行程精彩度非常高。而且两地间交通也较方便,吃住行都很成熟,景点间间距多不远,基本可控制每天不超过3小时连续行车(平遥到长治赶路那天行程略多些)。此次山西还有太行山及河南洛阳等还有多处景点下次可待,另外最后一天临时机动的巩义还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特别是最后一天的乡间小路和沿黄公路游荡,没有太明确的目的地,似乎又回到了在宁波时周末单休乡间乱串的随性感觉。而且这次虽然受Y情有稍许影响,但也无意中享受到了Y情期间免费、优惠及人少车稀的好处。随后儿子又要继续万里求学,异国抗疫,下一次的全家游最快也要明年此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