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土楼客家人的祠堂文化

(2017-09-05 15:20:51)
分类: 烟台午台南塂杨氏史料

福建土楼客家人的祠堂文化

来源: [中国宁德]    发布时间: 2013-12-04
    据历史记载,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祠堂,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便开始萌芽,到宋代才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才发展到高峰。土楼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定居后,在居室方面,不但创建了集宜居与安全于一体的土楼客家围屋,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祠堂的构筑艺术。从遍布城乡的大小祠堂便可知道,结构宏伟、工艺精美,大多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传统文化,显示出经久不衰的强大生命力。 
    土楼客家祠堂,一般采用轴线对称布局,院落大都为二进、三进或五进,两边青砖砌成的高墙,高耸过瓦面,墙顶上高低有序、相互对称地翘起水牛角似的“多子”,显得典雅而又雄伟。祠堂一般由大门、仪门、走廊、明楼、亭堂、寝堂等组成。有些祠堂在后部还开辟有庭院、花园,有的还附设戏台。亭堂是祠堂的正厅,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处,因此空间最大,用材也最考究,一般用较大而坚实的柱头和横梁构建。寝堂是安放祖先牌位或纪念对象之所,显得庄严而神圣。每逢清明或节日,或个人,或全族,在祠堂里进行祭祖活动,弘扬忠孝思想和尊祖敬宗精神。 
由于土楼客家祠堂是祭祖的神圣场所。因此,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 
    土楼客家祠堂是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它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象征民俗文化的代表。因此,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从祠堂里的匾额诸如“中宪大夫”“进士”,便可知该族的辉煌。正是: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祠堂作为民间宏伟的建筑,并不是专为某一姓某一房祭拜先祖所用,它还有其他作用。如城乡祠堂会被当地村民和城市居民用来开会、看戏、放电影、办文化活动中心,给祠堂注入了新时期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活力。 
阅览土楼客家祠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祠堂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它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沉淀着深厚的人文根基,还能从这里寻找到人类前进的足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