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水镇观水村的街巷深处,有座普普通通的老宅。宅子的主人江保玉,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如果你推开老宅的大门,走进这个小屋,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便扑面而来,这里就是今年73岁的农民江保玉的书房。
江保玉,笔名墨玉,自幼酷爱书法和绘画,长大后种过庄稼,当过石匠,但一直没有放弃对书画的爱好。1989年,年逾五旬的江保玉参加了湖北省孝感市韩墨书院的书法函授学习。现在,他已是长白山国际书画社社员、理事,中国武陵书画协会主席。
人过七十,本是怡养天年的时候,但江保玉这两年却变得越来越忙活了。
[同期声]江保玉
“我家的信件,全国的信件,去年我点点是150多封信,邀请,弄字去参赛呀,参展啊。”
解说:
邀请参加的活动多了,老江自然闲不下来。最近“奥运有我全国书画作品巡回展览办公室”又给他发来邀请函,请他参加比赛。
[同期声]江保玉
“这个就是他们来的邀请函,奥运有我全国书画作品巡回展览办公室,就是各个地方去展览,展览完了,他们就给了外国友人了,这全国总共发出500份儿。信封上有,正好是500个信封。这个奥运咱得支持。”
解说:
这些年,老江多次参加书画比赛,先后获得金奖12次,各种奖项累计达40多个,作品先后被编入新世纪书画家风采录、“千禧书画精美录”、《当代书法家名人墨迹大观》、《中国人才世纪献辞》、《二千年中国艺术家历史长卷》及《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世纪珍藏版,同时被中国敦煌美术馆收藏。
江保玉出了名,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为钻研书画艺术可没少下功夫。这些年,在哥哥的指导下,江保玉系统学习了柳公权、米芾、王铎、王羲之等书法名家的作品,取长补短,勤学苦练,使自己的书画艺术水平提高很快。
[同期声]江保玉
“一开头学的是柳公权体,柳体,学了柳体以后,我就慢慢地各个体我都学,各样体,柳公权体,那个撇好,和钢刀一样,有劲儿,我就利用他这个撇儿,欧体,团团圆圆地,有些笔画也挺好的,吸收他们的这些东西,所以我写这些字基本上不和一般人一样,个别的一个样。”
解说:
江保玉的字象字又象画儿,看起来有些特别。老江说,这幅字可是融百家之长的结果。
[同期声]江保玉
“我就是吸百家之长。你老是局限在那个地方范围就太小了,得吸收人家一些好的东西,来补充补充你这个不足的地方。那个是又是甲骨文啊,又是隶书啊,又是草书,又是楷书,都有在里面,”
解说:
老江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他心里美滋滋地。
[同期声]江保玉
“香港一个和我一块开会的一个朋友,人家是香港国际书画院的院长,他说你这字是独具一格,我也不觉得我这是什么独具一格,觉得写起来好看就是了,对不对?讲究点审美。”
解说:
经过多年苦练,江保玉的书法艺术提高很快。1999年,老江在报纸上看到正在举办庆建国50周年及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赛的消息,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书法比赛,没想到一下子得了个三等奖,还被吸收为会员。消息传来,江保玉非常高兴。
[同期声]江保玉
“当然是美,确实是美,人家给咱批回来了,还凑付行,咱就觉得挺美的。”
解说:
这次参赛的成功让江保玉信心大增,时隔不久,江保玉又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书画研讨会。
[同期声]江保玉
“人家去都拿着作品,在书包里装着去,我去什么也没拿,我就背个书包,牙刷牙膏什么的。这人家要评了,你评什么?我说你们有没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什么的?他们说有啊,开笔会还能没有吗?我说我现写吧。”
解说:
江保玉在现场露这一手让他名声大震,作品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肯定。现在,三里五村的农民都知道了观水村出了个农民书法家,老江更是有求必应,他用手中的笔书写农村变化,反映时代风貌。
江保玉平时很喜欢写四个字:“心境畅远”。他说,人活在世上,心胸要开阔,不能钻牛角尖。只有保持快乐的心境,才能拥有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