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     “成汤”中的“汤”与“成”

(2018-03-21 12:35:38)

“成汤”中的“汤”与“成”

奈何

 

 

商汤(约公元前1670-公元前1587),即成汤子姓,名,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 古书中说:"汤有七名"。见于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甲骨文中称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称作成唐。

“成唐”是怎么回事情?先来看一下甲骨文“唐”字图形的典型式样:

http://s10/bmiddle/0018hvBOzy7j429oIVb99&690

徐中枢《甲骨文字典》p.95.在解释“唐”字时说:“《说文》:‘唐,……从口庚声。’甲骨文之唐,正从庚从口。王国维谓:‘铁藏二一四.四辞中,唐与大甲大丁并告,又有连唐、大丁、大甲者,则此字为汤可知矣。……。《说文.口部》:‘啺,古文唐,从口昜。’与汤字形近。由啺转为汤,而后其本名废矣。’齐后鎛锺‘ 口口成唐’亦不作汤,王说是也。故文献成汤之汤,本为甲骨之唐字。”

甲骨文“唐”字图形是“‘庚’下‘口’”的描绘。“庚”是铃铛乐器,摇动“庚”所发出的声响,后来成为禁止喧哗吵杂之声的警示铃声;“口”可以是说话的意思。由此甲骨文“唐”可能表达“人的话语像“庚”一样很有震慑力,令人惊诧”。所以“唐”有“荒唐、唐突”的意思。这时人们可能用与称呼“庚”近似的发音keng或者cheng称呼“唐”。

虽然“庚”是振铃,但甲骨文“庚”字图形是倒置着的“用”的描绘,以下是甲骨文“庚”字图形的典型式样:

http://s3/bmiddle/0018hvBOzy7j42aZgHgb2&690    “成汤”中的“汤”与“成”" />

“庚”的出现对后来的影响很大,城墙“墉”、轰鸣的“锺”就是受“庚”像桶“用”一样,呈环形封闭形态的启发得名的。所以人们甩与称呼“庚”近似的发音yong和zhong称呼“墉”和“锺”。

还有许多甲骨文“唐”字图形,是“‘庚’下‘凵’”的描绘,。“凵”是地表面的凹陷坑洼,所以“唐”在应用中,也逐渐被用来表达“像‘庚’一样的‘凵’”,即“桶状大坑”的意思。由于“唐”是“像‘庚’一样的桶状区域或者大坑”,所以人们用与称呼“庚”近似的发音keng或者cheng称呼“唐”。

巧的是人们最初也用与称呼“黄”相同的发音huang或者huan称呼水池“潢”,甲骨文“潢”字图形是“水”旁“黄”的描绘。《说文》:“潢,积水池。从水,黄声。”在“潢”的基础上,很可能演绎出涌泉水池的“啺”。也许是因为“唐”所表达的“桶状大坑”与“泉涌水池”的“潢”、也就是“啺”意义相近,所以在口语上有了“唐”与“潢”、“啺”的混用,以至于后来有了“啺,古文唐”,和“唐”被借作“汤”。不仅如此,在人们口语中还出现了在表述积水池的概念时,有近似于kengchengtangtan几个发音的混淆。(比如“亢”字,组成了可发音为kang的“抗”,也组成可发音keng的“坑”。)

有了以上的背景,在应用过程中,人们用近似于cheng的发音称呼“唐”是很自然的事情。也就是说人们在称呼“唐”这个人的时候,完全有可能采用近似于cheng的发音。当近似于cheng的发音与甲骨文“成”字对应时,用近似于cheng的发音称呼的“唐”字,就有可能为“成”字所取代。于是对商王“子履”就有了“成汤”的称谓,其实“成汤”中的“成”与“汤”是原本就是一个意思。

《尚书.汤誓》、《尚书.汤诰》中关于“汤”的说法只有“汤”和“王”两种,没有前缀“成”和“商”。可见最初人们关于“子履”的称呼就只有“汤(唐)”,所谓“成汤”是后来的说法,比如商王武丁伐荆楚胜利后出现的诗歌《殷武》中就有“昔有成汤”之句。

至于“武汤”的说法,是因为“汤”大败夏军于有娀之虚,桀奔鸣条,灭夏,建立商朝。自称武王。所以对“汤”也有“武汤”的称呼。

 

2018-3-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