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盈袖』创作谈:A面B面
(2010-08-01 22:09:50)
标签:
暗香盈袖宜兴创作谈a面b面情感 |
分类: 暗香盈袖 |
创作谈:A面B面
这是一座江南小城。十多年前,我从苏中老家迁居到这座城市。在随后5千多个日日夜夜的从警生涯中,我打量着,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厚重,以及城市里我的同行们的故事,内心时常会涌动起一种莫名的温暖和感动。
在这座城市里,有我太多熟悉的同行们的气息,每天,周而复始地上演着各式各样的警民故事,有我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而此刻,我正伏案写作,手机屏幕上出现短信:“卢警官你好!请你帮我打个电话给小海(化名),他老是不听话,拜托!”这是一位未曾谋面的父亲。
去年4月,小海涉嫌一起拦路抢劫案,被我市警方抓获。面对小海扑朔迷离的年龄——据小海自称已满14周岁,他的户口信息资料则显示不满14周岁,而这是否已满14周岁,恰恰是小海是否应负刑事责任行为能力的“分水岭”。宜兴警方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派出2名警员前往千里之外的小海老家重庆奉节展开进一步调查,最终,确定小海出生年月为1995年5月。同月,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对未满14周岁的小海作出了免于起诉的决定。
在小海重获自由的那个下午,我走进宜兴市看守所,一眼望见了铁栅外的小海,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不点”, 1米4多一点的个子,一张娃娃脸,稚气童真,若不是先前翻阅过案卷,我压根不会将他与几起拦路抢劫案联系起来。
那一天下午,小海抽咽着、断断续续地讲述起他的故事: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改嫁去了广东,前几年父亲带他来宜兴打工,在工地上为他找了一份临工,浇灌钢筋水泥柱,可是,小海只坚持了几天,实在是承受不住这样的工作强度。父亲经常领着不同面容的女性回家,一天比一天孤独的他,不时地离家出走。父亲每次找他回来,总是恶声恶气。直到有一天,他跟着网吧里新结识的“朋友”,干起了拦路抢劫的营生。
结束采访时,我把手机号码留给了小海,希望他好好做人,做事,并与小海的父亲保持着短信沟通:“卢警官,孩子最近很好,你放心……”可这个时候,小海父亲却告诉我,小海又一次离家出走。
我拨通了小海的手机,电话那端的小海,有些警惕,问我是不是他父亲请来的说客?我呵呵一笑,不置可否,“有段时间没见面了,想知道你最近的情况。”
我们选择在一家安静的茶楼坐下来。此刻,站在我眼前的小海,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不点”,他的个子一下子窜高了许多,看上去也更成熟。他告诉我,刚从一家火锅店辞职,打算再去找工作。因为父亲的倔强、不通人情,自己无法与他沟通,便搬了出来。
当我问他是否考虑好下一步该怎么走时,他低下了头,说,自己的小学文化太低了,也实在没有手艺合适他。先学着做厨师吧,赚了启动资金,有朝一日能开一家小餐馆。
这一天,在小海与他父亲的分别叙述里,我看到了事物的A面、B面。而这,也就是我一直来的困惑,作为一名虔诚的写作者,面对公安文学这座有着广阔题材与丰富内涵的富矿,究竟该怎样为读者推开一扇轻叩心扉的窗?
随着现代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了较大改变。一些格调低下、鱼目混珠的作品泛滥充斥市场,导致当下涉警题材文学作品、影视剧中的警察同行们的形象不容乐观,有的甚至被抹黑。而主旋律的作品,又往往因写作者缺乏公安基层一线生活经历,忽略人性的光芒,结果,塑造出来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形象,而缺乏用来打动读者的真诚。
事实上,公安文学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追求,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和叙事的方式,亦呈多元化的审美趋向。如何在纷繁冗杂的线索中另辟蹊径,彰显人民警察英雄本色,如何深入触摸这个特殊压力的职业群体,在沟通中分享幸福感,这或许就是当前公安文学进行创作探讨的意义所在,就像是一枚硬币,在呈现A面的同时,B面正等着你去挖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