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警事』17年后的寻找
(2009-05-02 21:19:02)
标签:
特情宜兴市公安局协查通报小城徐舍贵州 |
分类: 小城警事 |
一篇工作稿件,无锡市局大走访材料。仅保存。又记,最初资料来源于某大队,后分别联系核实了属地派出所等几个单位,发现内容有误,这便是瞎子摸象的故事。以后工作中也须避免犯主观主义。
17年后的寻找
这是2009年的一天,一份来自数千公里外同行、贵州省织金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协查通报,让宜兴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特情中队的民警犯起愁来。协查通报称,17年前,该县妇女李某,被人以到沿海城市打工的诱饵拐卖,现在可能生活在宜兴。只是人海茫茫,仅从这有限的线索寻找一名失踪达十七年之久的妇女,无异于大海捞针。
面对困难,宜兴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特情中队民警积极会同属地派出所徐舍所,配合正在进行的“人口管控春季会战”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摸工作,先是查询全市暂住人口信息系统,在贵州织金籍人群中寻找线索,根据信息资料,前后走访了该籍暂住本地的群众三十多人,终于从中甄别出一条极有价值的信息——暂住徐舍某村的贵州织金籍张老汉,与被拐妇女沾亲带故。张老汉极有可能知道李某的下落!
3月1日,这一天虽然是星期天,可宜兴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特情中队的民警们,早已习惯了放弃休息天的加班工作。他们找到张老汉,对他反复做思想工作,晓以大义,终于,金石为开,张老汉终于说出了李某的下落。
原来,17年前,贵州织金县已婚妇女李某,听信了同乡邓德凤、李元兵、杨兴秀“外出打工赚大钱”的花言巧语,带着她襁褓中不满一岁的儿子,不远千里来到安徽省广德县,希望能赚大钱,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让她没有没想到的是,却被三老乡以几百元的价格卖给了当地一名肖姓男子做妻。
五年前,乘肖某对自己放松警惕,李某带着儿子,悄悄离开了安徽,来到江苏宜兴。其间,与芳庄乡的一名男子,同居了两年,却因性格不合分了手,同时,为避多次寻上门来的广德男子肖某,李某带着儿子投奔到在徐舍镇某村打工的亲友李老汉这里,打零工、讨生活。
3月1日晚上十点多,特情中队民警敲开了徐舍镇某村一户农舍家门,终于找到了这名贵州织金籍妇女李某及其18岁的儿子金某。
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网。同时,案件已移交贵州织金警方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