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暗香盈袖』咫尺方寸,紫砂人生

(2006-10-10 11:35:27)
分类: 暗香盈袖

咫尺方寸,紫砂人生

文/蝶衣君

  明弘治、正德年间,荆溪金沙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广交制壶匠人,搏紫砂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成壶型。陶穴抷土,松枝烧制,世人争相传用。适时,学宪吴颐山借寺读书,书僮供春生性灵慧,暗自揣摩寺僧匠心。某日,主人与僧下棋,供春汲僧漱后缸中沉淀,巧赋神韵,壶具跃出,僧赏识其天赋,遂尽授技艺,从此,供春名震窑场,尊为制壶鼻祖。供春技绝寰宇,所制壶具精美绝伦,质薄弥坚,底韵悠长。“树瘿砂壶” 即俗称“供春壶”,其“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传存至今,廖廖可数,贵为绝世珍宝。自供春后,制壶名家辈出,壶艺推陈出新,精湛名匠屡屡传世。

  千年时光辗转,紫砂艺术经先人不断总结经验,技艺自是炉火纯青。其溶文学、书法、

  绘画、雕刻、篆刻等诸多艺术于一体,已日渐演变为自成体系的紫砂文化,并逐渐向西方传播,享誉海内外。早在明末,紫砂器便由葡萄牙商人远涉重洋运至欧洲市场热销,被称为中国的“红色瓷器”、“朱砂瓷”。只是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因台湾商人大量收购名家作品,紫砂作品一度奇货可居,价格飞飙直上。后一些利欲醺心,不法商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紫砂市场一度挫伤,低靡徘徊。经过一段时间调整,终于于新世纪初重焕光彩。

  也许是冥冥中的姻缘,人生初途经历一些变故后,终于安然蛰居于紫砂魂魄所在地阳羡府。莫名地喜欢上紫砂,于是常常会挤出匆忙工作间隙,原本并不宽裕的周末时光去拜访三两制壶大师,陶工匠人,通过零距离的交流,更多了解紫砂文化内涵,奢盼有一天能真切地触及紫砂艺术的灵魂。

  云淡风清的午后,走进工艺美术师朱彬工作室思陶斋。朱彬,师承蒋彦,又得大师徐汉棠教诲,作品《事事如意壶》被香港大世界收藏中心收藏。《菱花如意》获2001年宜兴紫砂艺术——澳门交流铜奖。《菱花组壶》入选世界艺术家——中国艺术。《腰圆元条》获2002年中国名茶博览会暨首界碧螺春文化节中国紫砂精品展银奖,《腰圆菱花壶》获2005年中日韩国际茶文化交流会名壶评选金奖。可以说是一名成绩斐然的高产制壶大师。

  思陶斋内陈设极为简朴,中央放着硕大的竹制茶海,随意摆放三两茶具和几盏茶盅,茶海上的水渍温润着。探身向里屋打探,略显局促的制作空间里摆满大大小小的制壶工具:铁转盘、木转盘、木拍子(竹拍子)、矩车、鳑鲏刀、搭子、顶柱、尖刀、独果、尺、小拍子、明针、蓖只、线梗、复只、滴棒、套缸等等。墙上有一席竹简制成铭志。

  站于窗口远眺,蜀山松青柏翠,在熠熠阳光折射下透出绚目的绿。葱翠的山顶上修葺一新的娘娘庙香火正旺。于是臆象着山脚下的东坡古祠是不是书声朗朗?密林深处,考古队员们正挥汗如雨地挖掘着古龙窑,一块块重见天日的碎瓷残片,正于无声处诠释着紫砂文化千年沧桑与浮沉。

  艳羡着大师能于这般意境与氛围下潜心创作,如此贴近自然的创作方式,自当思如泉涌,佳作频传。虽是第一次谋面,好客的主人却拿出上好的贵妃茶待客,让同行的友人着实吃了回醋。壶是大师亲手制作,水是雇人从山涧挑运而来的清凉山泉,斟一壶茶,浅斟慢酌,浓郁的茶汤淋漓于壶壁慢慢温润浸漫,壶壁藉泡茶品茗者不断的指间摩索、温润而变得愈发光润可鉴。

  我小心翼翼接过经主人悉心呵护养润过的茶壶观赏,但见其被浓香茶汁浸漫地温润如玉,古拙素雅的壶面微微泛着诱人的光泽。擎壶于指间把玩:形,燕环肥瘦,恰到好处;神,超凡脱俗,恬然淡泊;色,古朴宛尔,似玉生辉;态,气韵所至,情趣盎然。自然流畅的线条,张合有致的笔力。细微中彰显主人非凡的功力与底韵。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欧阳修浅吟低唱般的诗句,述尽这方五色土制成的壶具所给人带来的惬意与悠闲。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传神描绘出紫砂艺术所展现的非凡韵致与魅力。与主人娓娓交谈的过程便是淌洋于博大精深紫砂艺术的旅程。用心灵去对话,去感知,在茶香四溢中体味人生沉浮。这,又该是何等一番快意人生?

 

  这篇原本是初春时节拜访大师后所作,一直想写成一个紫砂文化系列再发出来的,这两日在整其他东西,先贴了,各位给个意见吧。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