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暗香盈袖 |
梦也何曾到谢桥
文/蝶衣君
彼时谢桥
对于谢桥的最初感受,缘于这首古词。“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于是记住了这份落寞,这份孤寂,这份惆怅……
莫名地喜欢古词,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为赋新词强做愁,把自己融入到一个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幻想着才子佳人一见衷情式的传奇与浪漫。终于有一天,随着年事增长,发觉美丽与年轻不再属于自己。而幻想的年龄也终于一天天背弃自己而去。
于是,悄悄把曾经的幻想与浪漫的情愫深埋心间,也许此生便是永不再回忆……
瘦尽灯花
昏黄窗棱展满落尘帏帘,寂寞芳菲零落斑驳篱院。氤霭中连袂欲舞的衣衫,可是那蛹化千年的蝶?我欲袭一身翩跹的羽衣乘风而去,和着暧暧的晨熙蜕变化蝶。只是辗转反侧之余却只能枉自在这寂寂的山谷徘徊。
寂寞与感伤时时侵蚀本已伤痛的心,支离的心片片撕碎于世事沧桑。亦曾想淡薄名利,归隐山林。看松涛如潮,听百鸟和鸣;伴松石为枕,依星月为幕。万物沁心,铅华褪尽;抚琴吹萧,吟诗赋词。只是那萧萧风雨、荧荧灯火处,瘦尽灯花的女子,纵有千般柔情也难抵御心头的落寂。多少个魂梦牵萦后,信念在轮回中重生。
幽幽飘荡的琴音回旋于一个个不眠之夜,有谁知那弹唱千古的主题?可是那浪迹天涯,飘泊无依的旅人,纵夜夜笙歌却始终无法抵御的离愁?烛影摇红的帏幕深处,粘满了落寂的愁绪……
徘徊于人世浮尘,辗转于山野荒陌。松针凝露滑落指间,蓦然惊起无边思绪。
月色下,掬一汪清泉慢慢滑入口中,远处被记忆封尘的碎片在波光粼粼处闪烁。
旧时谢桥
其实,这只是与之同名的一座不出名的小桥而已。因为有些年岁的缘故,青石板堆砌的桥缝中,早已杂草丛生,而遍布青苔的桥面,让人平添些岁月沧桑与无奈的感触……
这座桥,位于我每日出行必经之地,于是行色匆匆的上班途中,总忍不住回眸打探这座城市里为数不多的砖石老桥,几乎成为我的每日一练。
记忆中那些唯美的日子,一两枝桃花在岸边寂寞地盛开,几缕细柳无声地随风飘拂翻飞,恣意地展示着春天的妩媚与期盼。小溪里的水湍湍自桥下流淌而过,三两位老人悠闲地坐与桥面侃侃而谈着奇闻轶事,这一幕幕悠闲的街头即景让我的心始终强烈地震撼着,感动中……
而现在,正值冬季的江南,除了萧瑟的枝叶,空气中飘荡的阴冷气息外,似乎与其他时节并没多大的区别。只是三三两两人群坐于桥头长谈的景致却不再拥有,偶尔只是一两位老人踯躅徘徊于桥边。于是盼望着春暖花开,盼望着温暖气息在你我指间手边流淌。
久居城市,让人与人更多了冷漠,邻里间也互相陌生,老人与儿女间极少走动,期盼彼此交流的空间,也许这么一座小桥,便是话题的聚集地,今天,李家大婶典故,明日,他家大伯轶事,使得这样的冬天不再寒冷……
故国明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故乡,对于我来说,也许永远只是个符号。
少年时光,随在沪上授业的外祖父及母亲在一所学校里渡过,而父亲则远在千里之外铁道部二院勘探设计现场。每年寒暑假,是一家人幸福团聚的快乐时光,令人欣喜与激动的是,这个时候便能随着父母团聚的时光返乡探亲,在十六铺码头坐上呜呜轰鸣的轮船,在波涛与海浪间颠簸一天,终于来到一江之隔的故土。
当提携着大包小包礼物的我们,辗转换车后,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乡间小道上时,总是会被热情的村民及时报信与亲友,于是家中亲友夹道而出。亲人间久违的情感又一次被暖暖地激起并久久地盈荡于心间。而那些代表着大都市的饼干、蜜饯、干果,成了贫瘠时代孩子们最大的奢盼,花花绿绿的糖果纸,是孩子们互相攀比的最大的炫耀。
而我的最大乐趣便是,终于有机会跟随着表兄妹们到门前屋后的自留地里,采摘那些尚在成熟期的瓜果,拍拍这个果,掐掐那个藤,不到把自己肚子喂得个滚圆绝不罢休。炎炎酷暑下,去门前小河扑通玩水,浓密的枝荫下捕捉知了声声,漫长的夏夜,坐在天井里摇着蒲扇,听“织布娘娘”叽叽啾啾,跟着萤火虫提着灯笼四处串门,看那天空中悄然陨落的星星,听父辈们絮絮低语,于是便常常憧憬着天堂里是不是真的有仙子在翩跹起舞?
春节回乡,走亲访友似乎成了唯一主旨。穿上新衣,随父母拜访长辈,在声声爆竹与盈盈笑意中,被祝福着又大了一岁,揣上小小的红包,踩着厚厚的积雪,在吱吱呀呀声中,堆雪人,玩雪仗。天真无邪的笑靥在彼此脸上荡漾。
而现在,日渐污染的环境,让我们离冰天雪地的寒冷世界愈发遥远了。希翼飘雪的日子,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童年无暇生活的一种回忆与追寻。而有些时候确也很替现在的孩子们感到悲哀,富裕的物质生活,愈发冷漠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失去了更多与自然、亲情亲密接触的机会,剥夺了孩子们享受快乐童年的乐趣。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十岁那年,终于父母相继调回故乡,从此一家人团聚在这座黄海之滨的小城,共享天伦之乐。只是没过几年又到求学年岁,于是匆匆辞别故土,背上行囊,来到风景秀丽的姑苏城畔。再后来,同窗情深,两情相悦,便背井离乡嫁作人妇……
而今离开故乡,已是第十个年头。虽然两个城市距离并不遥远。可是越来越臃懒的我,已经很少挤出时间回家看看,总是在找寻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也许,真正怕面对的还是自己。今年春节,因为一些变故,决计不回故乡过春节。于是把对故乡的思念,永远地镌刻上那轮明月。此生此世,便该是永恒……
文/蝶衣君
彼时谢桥
对于谢桥的最初感受,缘于这首古词。“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于是记住了这份落寞,这份孤寂,这份惆怅……
莫名地喜欢古词,曾经年少轻狂的我为赋新词强做愁,把自己融入到一个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幻想着才子佳人一见衷情式的传奇与浪漫。终于有一天,随着年事增长,发觉美丽与年轻不再属于自己。而幻想的年龄也终于一天天背弃自己而去。
于是,悄悄把曾经的幻想与浪漫的情愫深埋心间,也许此生便是永不再回忆……
瘦尽灯花
昏黄窗棱展满落尘帏帘,寂寞芳菲零落斑驳篱院。氤霭中连袂欲舞的衣衫,可是那蛹化千年的蝶?我欲袭一身翩跹的羽衣乘风而去,和着暧暧的晨熙蜕变化蝶。只是辗转反侧之余却只能枉自在这寂寂的山谷徘徊。
寂寞与感伤时时侵蚀本已伤痛的心,支离的心片片撕碎于世事沧桑。亦曾想淡薄名利,归隐山林。看松涛如潮,听百鸟和鸣;伴松石为枕,依星月为幕。万物沁心,铅华褪尽;抚琴吹萧,吟诗赋词。只是那萧萧风雨、荧荧灯火处,瘦尽灯花的女子,纵有千般柔情也难抵御心头的落寂。多少个魂梦牵萦后,信念在轮回中重生。
幽幽飘荡的琴音回旋于一个个不眠之夜,有谁知那弹唱千古的主题?可是那浪迹天涯,飘泊无依的旅人,纵夜夜笙歌却始终无法抵御的离愁?烛影摇红的帏幕深处,粘满了落寂的愁绪……
徘徊于人世浮尘,辗转于山野荒陌。松针凝露滑落指间,蓦然惊起无边思绪。
月色下,掬一汪清泉慢慢滑入口中,远处被记忆封尘的碎片在波光粼粼处闪烁。
旧时谢桥
其实,这只是与之同名的一座不出名的小桥而已。因为有些年岁的缘故,青石板堆砌的桥缝中,早已杂草丛生,而遍布青苔的桥面,让人平添些岁月沧桑与无奈的感触……
这座桥,位于我每日出行必经之地,于是行色匆匆的上班途中,总忍不住回眸打探这座城市里为数不多的砖石老桥,几乎成为我的每日一练。
记忆中那些唯美的日子,一两枝桃花在岸边寂寞地盛开,几缕细柳无声地随风飘拂翻飞,恣意地展示着春天的妩媚与期盼。小溪里的水湍湍自桥下流淌而过,三两位老人悠闲地坐与桥面侃侃而谈着奇闻轶事,这一幕幕悠闲的街头即景让我的心始终强烈地震撼着,感动中……
而现在,正值冬季的江南,除了萧瑟的枝叶,空气中飘荡的阴冷气息外,似乎与其他时节并没多大的区别。只是三三两两人群坐于桥头长谈的景致却不再拥有,偶尔只是一两位老人踯躅徘徊于桥边。于是盼望着春暖花开,盼望着温暖气息在你我指间手边流淌。
久居城市,让人与人更多了冷漠,邻里间也互相陌生,老人与儿女间极少走动,期盼彼此交流的空间,也许这么一座小桥,便是话题的聚集地,今天,李家大婶典故,明日,他家大伯轶事,使得这样的冬天不再寒冷……
故国明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故乡,对于我来说,也许永远只是个符号。
少年时光,随在沪上授业的外祖父及母亲在一所学校里渡过,而父亲则远在千里之外铁道部二院勘探设计现场。每年寒暑假,是一家人幸福团聚的快乐时光,令人欣喜与激动的是,这个时候便能随着父母团聚的时光返乡探亲,在十六铺码头坐上呜呜轰鸣的轮船,在波涛与海浪间颠簸一天,终于来到一江之隔的故土。
当提携着大包小包礼物的我们,辗转换车后,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乡间小道上时,总是会被热情的村民及时报信与亲友,于是家中亲友夹道而出。亲人间久违的情感又一次被暖暖地激起并久久地盈荡于心间。而那些代表着大都市的饼干、蜜饯、干果,成了贫瘠时代孩子们最大的奢盼,花花绿绿的糖果纸,是孩子们互相攀比的最大的炫耀。
而我的最大乐趣便是,终于有机会跟随着表兄妹们到门前屋后的自留地里,采摘那些尚在成熟期的瓜果,拍拍这个果,掐掐那个藤,不到把自己肚子喂得个滚圆绝不罢休。炎炎酷暑下,去门前小河扑通玩水,浓密的枝荫下捕捉知了声声,漫长的夏夜,坐在天井里摇着蒲扇,听“织布娘娘”叽叽啾啾,跟着萤火虫提着灯笼四处串门,看那天空中悄然陨落的星星,听父辈们絮絮低语,于是便常常憧憬着天堂里是不是真的有仙子在翩跹起舞?
春节回乡,走亲访友似乎成了唯一主旨。穿上新衣,随父母拜访长辈,在声声爆竹与盈盈笑意中,被祝福着又大了一岁,揣上小小的红包,踩着厚厚的积雪,在吱吱呀呀声中,堆雪人,玩雪仗。天真无邪的笑靥在彼此脸上荡漾。
而现在,日渐污染的环境,让我们离冰天雪地的寒冷世界愈发遥远了。希翼飘雪的日子,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童年无暇生活的一种回忆与追寻。而有些时候确也很替现在的孩子们感到悲哀,富裕的物质生活,愈发冷漠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失去了更多与自然、亲情亲密接触的机会,剥夺了孩子们享受快乐童年的乐趣。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十岁那年,终于父母相继调回故乡,从此一家人团聚在这座黄海之滨的小城,共享天伦之乐。只是没过几年又到求学年岁,于是匆匆辞别故土,背上行囊,来到风景秀丽的姑苏城畔。再后来,同窗情深,两情相悦,便背井离乡嫁作人妇……
而今离开故乡,已是第十个年头。虽然两个城市距离并不遥远。可是越来越臃懒的我,已经很少挤出时间回家看看,总是在找寻各种各样的理由逃避。也许,真正怕面对的还是自己。今年春节,因为一些变故,决计不回故乡过春节。于是把对故乡的思念,永远地镌刻上那轮明月。此生此世,便该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