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曲靖
文/蝶衣君
曲靖素有“滇黔锁钥”、“人滇门户”之称,乃中原入滇之要扼,庞大罕见的珠街八塔台古墓群,当年为开辟云南“内引外联”政策而秦修“五道尺”,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亦出于此。曲靖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如:树蕨、大灵猫、黑颈鹤等。境内绿树丛荫,碧泓如玉。揖舟荡漾于烟波浩渺的黛山秀水中,顿觉“船动仙风起,桨落玄声回”。这里充满人文与自然的情趣,以秀美的自然景观,古朴幽雅的民风而存世。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彝、回、壮、布依、苗、瑶、水等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及鲜明民族特色和风情的节日: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采花山,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布依族的“三月三”和“尝新节”……为前来观光和旅游的人们增添了无限情趣与遐想。

作为“滇东门户”的罗平县,与黔、桂两省仅咫尺之遥,有罗平鸡鸣三省之说。当地气候温润,乡人们喜好种油菜。初春时节,骑滇马直插腹地,漫山遍野是金黄色的浪花,山野间处处迷漫着田园交响曲,怡然散漫而悠闲的农夫,任劳任怨于田间耕种的黄牛哞哞的回音,养蜂人驾驭着一叶扁舟自由穿梭于金色海洋中,放眼望去,到处是蜜蜂辛勤采蜜于花浪间翻飞的身影。而海洋四周零乱散落着的村落与绿油油的稻田为这金色乐章注入丝丝跳动的音符。站在这腹地高处远眺花海,无边无际的壮阔强烈地震撼着心扉,阳光在花海中穿梭梳理,泛起层层波浪,金属般的光泽,跳跃闪动,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对话的动人画卷。
座落于师宗县城约35公里处的菌子山,属乌蒙山南延尾部,系喀斯特地貌形的丘陵缓坡,亚热带山地气候,常年降雨量充沛,气候温润潮湿,森林覆盖率极高。春花、夏菌、秋叶、冬云,是这里鲜明的特色。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的是色彩缤纷绚烂的杜鹃、妩媚灵动,争奇斗艳,放眼望去,百里杜鹃映红山野,花海连天甚似彩云;盛夏,大雨后烈日曝晒,形态千姿的野山菌便破土而出,山林间顿时清香四溢;金秋,霜林尽染,落叶缤纷,明黄、橙咖、血红,到处是绚丽的色彩;冬季,笼罩在菌子山上的云海构成一幅幅流淌的画,与远处皑皑雪山相互掩映,让人无法分清到底哪是云哪是雪。
唐朝时被南诏国王封为东岳的大海草山位于会泽东南处,属乌蒙山系主峰段,广袤无垠的草甸、舒缓平稳的地势,渐行减上的海拔,构成其颇具特色的地理特征。春天,草长莺飞,芳香馥郁,远处波光粼粼的湖面如镜般平静安宁;夏天,成群的牛羊聚集在碧草芳菲的草甸上,山谷中莺声燕语,溪流潺潺;秋风四起的日子里,远瞻云淡天高,山清水碧的峡谷,顿生豪迈万千的感慨;冬天,皑皑群山银装素裹,冰清玉洁,极力施展那纯净的处子之美。峰、草、水、光、花、云、雪、洞、情于一体的独特风貌,使之享有云南“新西兰”之美誉。
“石楼佛像,宛然仙景,其深不知所底,与天生坝者同名。”天生洞内怪石磷殉,路中有石圆若磨盘,有柱通天如青树盘空,有石多空如水磨飞旋,有天窗透亮迎送凉风,有盈池积水为“雨蛙”,有梯田数处,细纹银浪,栩栩如生。形态各俱的石钟乳,如蜿蜒藤萝,枝蔓有致,如青松岿立,坚韧挺拔,如出水芙蓉,娇艳欲滴,如雨后春笋,鲜嫩如斯,如老树盘根,错落有致……虽方丈寸地,却气象万千,让人不由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巧妙造化。
作为古滇文化时期城市遗址,两千年前的“水底庞贝”静静地沉睡在仙湖底。相传当年盛极一时,叱诧风云并由汉武帝亲颁滇王之印的古滇王国夜郎就这么如梦如幻般于一夜间悄然隐没在黄尘清水间,令多少后人扼腕叹息并苦苦追寻。而那依山傍水的建筑特色,山体上明显的断裂陷落痕迹,分明正在泣述着当年那场灭顶之灾。
步入因水土流失冲刷而成绝壁峡峪、丘陵沟壑的地理奇观——陆良彩色沙林,随处可见缤纷绚烂的风化砂石断面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壮、秀、幽、绝是这里的奇特景观,被徐霞客称为“秀拔为此中之冠”的翠峰山、廖廓山、郎目大山,则更是以移步换形的手法将你带入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中。
山如墨黛,林如雕翠。素湍碧潭,飞瀑白练。“石田浪埂着流彩,飞珠溅玉看霓虹”,描写的便是九龙河十级彩瀑群。瀑帘呈弧,悬崖飞泻,湍急翻腾,气势磅礴,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变化迷离,与蔚为壮观的钙化台阶群,碧绿清澈的万峰湖,柔美清幽的多依河,共同组成九龙河秀丽的自然景观带。
旖旎雄险,神秘幽深的“小三峡”鲁布革峡谷,隐隐绰绰地呈现在面前。雷霆万钧的黄泥河水澎湃而来,“破崖急涌,势若万马之奔腾”的巨大轰鸣声宛如生命之绝唱,强烈地震撼着心扉。而一条大坝将湍急的水流平静拦住,从容、安静与喧嚣也许就这样仅仅于一线之间。
山涧奇观“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历来被文人政客追捧和推崇,填诗作赋,撰联拓碑,于是逐渐形成滇南胜境坊、石虬亭、胜境驿、石龙古寺、鬻琴碑、胜境公馆、古炮台、古驿道上倚山而筑的关隘城楼等现代旅游佳绝地。
被康有为誉为“与灵庙碑同体,浑金璞玉,皆师元常(锺繇)实承中朗之正统。”的正书古石第一爨龙颜碑:“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弃,当为隶楷极。”爨龙颜碑,楷体隶骨,古雅清丽,笔画雄浑,跌宕恣肆,含韵于朴,寓巧于拙,继汉碑之法度,有隶书之遗意。有人曾将它与嵩高灵庙碑相比,认为“淳朴之气则灵庙为胜,隽逸之姿则爨碑为长”,“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范寿铭:《爨龙颜碑跋》)故享有“南碑之冠”的美誉。
浸漫着千年历史沧桑的曲靖三十七部会盟碑,静静地躺在一隅,叙说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而漫漫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优秀各族儿女用生命和鲜血为这方水土挥毫泼墨谱写演绎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诗篇?敢为天下先,讨袁护国元勋唐继尧就出生于会泽。古城悠久浓厚的文化氛围赋予他雄才睿智及过人胆识。
“珠流南国,得天独厚;沃水千里,源出马雄。”相传,明代徐霞客曾两次到上游探源追溯踪迹,却最终遗恨。多少年来,探寻珠江源头,追溯珠江踪迹,一直是珠江流域各族儿女们心中难解的情结。直到1985年,经多方考证,珠江乃发源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中部沾益县马雄山麓,才终于揭开她神秘羞涩的面纱。
从沾益出发向北约60公里,便是风景旖旎的珠江源风景区。于秀逸幽静、苍翠欲滴的丛林中穿行,疑惑中的你也许还在左右探望,而“珠江源”三个暗红色大字就在不经意间悄然跃映眼帘,一汪清泉舒展着灵动的身姿从高悬于断壁前的水洞中潺潺而出,带着清洌与甘甜,带着孕育珠江的博大胸怀恣意奔跑,走入洞中,满目是巧夺天公的石制花草鸟兽,浑天然之气而成,美伦美幻得让人叹为观止……峭壁前碧潭清澈如镜,俯身掬一捧清凉甘澈的泉水,顿觉沁人心脾。
洗却尘世浮华,感悟羽化的超然,就让心随着鱼儿潜入水底,静静倘洋于这水天一色中。
后记:这篇文字是十月应某《假日旅游》杂志编辑之约熬了两夜参考一些资料整理而来。没去过曲靖,本来不想接这份差使,无奈看在同期发我一篇游记的份上,且经不住巧语,勉强为之。因为根据资料整理,所以文字很没条理性,不奢望发稿。自觉段落尚有许多需要推敲之处,也就没传上网络。后来被告之,未用稿,本在意料之内。结果前两天寄来样书,在编辑署名文字中,找到这篇稿件中完全雷同段落数节。对于不谙平面用稿机制的我小小敲了下警钟。
贴上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自己的原创文字,落下个记号。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平媒投稿时,一定要甄别真伪,切勿好心为他人利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