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正月初五吃饺子破五迎财神杂谈 |
分类: 生活日志 |
正月初五吃饺子
今天是2008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五。
农历正月初五,又称为“牛日”(传统的说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在第七日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这跟西方传说的上帝第六天造人,第七天休息有点相似,不过晚一天而已)。
春节和其他节日不同的是,持续时间比较长,其实也是一个过程,一般说从初一起码到初五,过了初五春节就基本过去了,但是春节全部过去一般到正月十五闹花灯吃完元宵。这期间,正月初五是个重要日子,就象头年的小年腊月二十三似的,不过那是个凝聚过年高潮的起点,正月初五是春节逐渐淡出的一个中转点,过了正月初五,就要恢复到日常状态,也就是男人该干活的要干活了,女人该洗衣服做衣服的要洗衣服做衣服了。
一般地说,从除夕至初五为春节,过去这期间有许多节规和禁忌,我记得奶奶就说过也是这样做的,如不能洗衣服不能做衣服(忌针)、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甚至不能扫地洒水倒垃圾等。但到了初五,这些禁忌就都打破了,可以撤供了,可以扫地倒垃圾,买卖人家也可以开市(也叫初五启市)了。所以说初五是春节尾声阶段的开始,也是年后恢复正常生活的开始,所以才有“破五”之称。
正月初五又一称呼为“捏五”,这一天,我们家乡以及北方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所以“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包饺子,清晨起来,你就可以听到四周邻居菜板剁得叮咚的响声(今天我切韭菜的时候,就听到了楼上或楼下剁菜馅的案板声音,估计不是剁肉馅就是剁白菜馅),而且要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也只有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一般初五吃饺子也要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今天我是早晨7点半起床的,干完自己的事情,就开始准备包饺子。我首先是刷锅,做气灶上,开始炒鸡蛋、切韭菜、切点白菜上面的心、切木耳、切熟猪肉(我家由于女儿不喜欢吃生猪肉馅,就用炖熟猪肉代替)、切香菇(泡好,用开水焯一下,攥一下挤干水份)、剁点虾仁和葱花等,然后放入精盐、香油、蚝油、鸡精等调料搅拌均匀,放在桌子上。这时候媳妇已经把昨天晚上和的面揉好,揪好饺子剂,开始擀皮了。我们开始包了起来,不到9点包完了饺子,锅也开了,我随后下楼点燃了一挂大地红的鞭炮,听着鞭炮声上楼来,一家人就开始吃饺子。
吃完饺子,女儿在家写作业,我陪媳妇逛了两个商场,媳妇又买件衣服,我看到一双皮靴子很好看,媳妇说正月是不能买鞋的,所以也就罢了。
晚上散步回来,写了这篇博客。
附:
1.《燕京岁时记》中说:“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日,则王妃贵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新婚女子亦于当日归宁,而阛阓诸商亦渐次开张贸易矣。”
2.据说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他气不过,便找玉皇大帝闹事,眼看事情要闹大了,玉皇大帝才答应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于是有了“破五”之说。
3.正月初五为牛日,民间有“接财神”的习俗,盛行于明清民国,据说初五是财神生日,也是迎财神的吉日。家家户户迎神。各个店铺闻鸡鸣即起,开始接神,放鞭鸣炮,在招幌上挂红布,庆祝开市大吉,共喝财神酒。在祭品中必须有一条大鲤鱼,鲤为利的谐音,故称该鱼为“元宝鱼”、“活元宝”。每逢初五早上必有叫卖元宝鱼者,各店铺争购,用线穿鱼脊并挂在房梁上,鱼头朝内,身上贴红纸元宝,寓意可以“招财进宝”。财神姓赵名公明,为终南山人,被玉皇大帝封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