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没云
没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17
  • 关注人气: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大附小报名记

(2015-08-13 17:36:50)
标签:

育儿

云南

昆明

师大附小

分类: 闲情偶寄

85日中午,收到一条标题为【昆明南方】的短信,通知86日上午8点半去师大附小文林校区办理入学手续。

我提前10分钟到场,门口保安守着,看你有短信才准进去。附小的主楼正在大兴土木,是从侧门停车场这边进去,两次右拐后门口有人,看见我来发了一张写着号码的小纸片,我看是137。进入一个大的阶梯教室,里面大概坐了200人不到,估计这里能容纳400人。舞台很大,放着一台苹果macbook,支着两个无线话筒,舞台背景是一大块全彩led,正在播放少儿频道节目。找了个正中间的位置坐下,一看还有10分钟,差5分的时候播放了附小的宣传片。

8点半正式开始,一个中年男老师上来喊了两句口号,应该是附小的校训,我没记住。接着就是校长讲话,主持人也没介绍校长,听下来明白校长叫周群,四五十岁的女老师。

校长讲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意思主要有两点:

一、附小为什么要接受择校生。

二、 择校生为什么要交某某数字的学费。

先说第一点,据我所知附小是没有地段生一说的,但校长开头表达的意思是附小在完成地段生后还有余力,为了不让教育资源浪费,就拿出一部分名额满足捐资助学单位的需求。当然,我觉得前后有矛盾之处。师大附小的地段生其实就是师大和周边几所大学的老师子女,至于户口在哪里或者房产在哪里可以按片区读附小,那是么有的。

交学费,一是因为择校生没有财政拨款,而且财政拨款一年每个义务生也只有500。二是现在附小是采用共建单位捐资助学的方式收费,也就是说,我们的子女,是以捐资助学的共建单位名义进入附小,交的学费也是交给共建单位,由协议的第三方单位收费交给师大管理,再由师大拨款给附小。

一再强调共建单位捐资助学是不能以入学名额的交换为前提的。

总之,一再解释和说明的,是附小收择校生和学费的来龙去脉完全是合规合法,收支也是清楚的。

校长讲完,就排队报名,这个过程有点漫长,一个人快的30秒,慢的四五十秒,我137,等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排到,先上舞台,校长要一个个核对介绍人及孩子的姓名,确定了才能去交钱填表。主要是等,快到的时候,我偷眼看了校长的屏幕,他的office也是盗版的,标题栏一片血红啊。我早把土弟的和介绍人的名字,还有要读的校区写在排号的小纸片上,直接递给校长,指了一下哪个是孩子,哪个是介绍人,校长拿过纸片,马上反扑在桌子上。找到土弟的名字,拿出一张空白纸片,写上土弟的名字,下面写个1,画个圈。不知道是不是代表文林校区。

接下来就是交钱,填表、贴照片,最后将表格按校区放在舞台指定地点就完事了。

其实,我要说的是,市场的力量不可抗拒。好学校大家都想上,但好学校只招那么多,资源是稀缺的。但这稀缺的资源的显性价格却被人为的压低了,而且压得非常低。一个学生学校就只收那么多钱,却因为资源的稀缺而承担了太多的恶名。

没法,既然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市场就会用其他方式拉平价格和价值。这个名额的实际费用,就被消耗在谁也不清楚,谁也不明白的中间环节了。

家长交了钱,但老师和学校是拿不到的。这就像黄牛,面值xxx元的门票,因为极其稀缺,可以一传二传三传,然后以xxxx的数字成交,不管怎样,市场都会把这价格和价值的背离拉平。卖票的只拿了票面上的钱,卖票的却出了比票面价格多得多的钱。

这就是现实。那么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办法肯定有,一是将票面的价格提升10倍,二是在提升10倍学费的基础上如果还是供不应求,就采取摇号抽签的形式。咱们明着来行不行?

不行,因为这个社会除了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还有其他规律起作用。如果真这样,学校、老师、教育部门,怕是要被道学家的口水淹死。

虽然经济规律终将获胜,但取得最终的胜利,怕是还要漫长的过程。

后记:

又想起一些,补记一下。其实,说到公平,每个适龄儿童都是有书读的。至于优质教育资源,也就是有好书读,这个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做的,其实就是保底,保证每个孩子有书读。成年人的低保和最低工资,保证不至于路有冻死骨也是这个意思。其实按经济学家(他们只注重效率的)看来,最低工资存在都是错误的。

要保证每个小孩都能有“好”书读,这可能吗?优质教育资源让社会去自由发展,政府做好保底就行。

其实在家长这边,也是想不想得开的问题。想得开,你就去都家门口的地段学校。想不开的你在努力。我打了个比方,好比美国,一个家境不错的白人小孩,按街区该读的学校是一个学生大部分是黑人和拉美裔小孩读的小学,你去不去?好啊,想得开你去。想不开你想办法择校啊。这个跟种族歧视完全无关,这是现实。但“就事论事”四个字,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半年前我就想好了上中下三步棋。

第一下策。保底的读家门口的先锋小学,这个可以按户口地段划进去。本来应该没什么,但是半年前打听还是遇到些困惑,我们只有户口,房产是土弟爷爷的。当时教育局的回答说是户口、房产双剑合一绝无问题,第二是居住地优先,然后才轮到有户口的。当时急的我们要去过户房产了。81日实际去先锋小学报名,拿着户口册和爷爷的房产证,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只是当时老师问我要我自己的房产证,我也跟她说了我的房子不在这里,在官渡区。她说也要我的房产证复印件。就这么简单。

第二中策。是读师大里面的私立学校新建设国际小学,这个小学我们也去看了,听了校长和往届学生的介绍,也觉得还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稍远些。

第三上策。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进师大附小。还好朋友给力,顺利实现了上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云台一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