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地长旅 |
8月17日,上金顶、餐烟霞、观云瀑、聆天籁、赏皓月。
早上醒来,打开窗子,还是白茫茫一片。早点是面条,8块一碗,味道还可以,还记得棉絮岭吗?那里的面条是4块一碗,这里翻了一番,不过看着挑夫挑着东西进来,什么东西都是人力,这价格也还算可以了。
只好继续围炉闲话,那一党上海阿拉等不得已经走掉了,他们去爬了一下新金顶,说是爬不上去,临走还向女生大献了一番殷勤,又是送东西又是握手的。浙江人也走了。
我们和女生聊了起来,KJ首先问出了他的经典问题:上几年级啦!高二。你是土家族吗?是啊……。就这样,我们知道了她名叫徐晶晶,是印江二中高二的学生,17岁还不到,她舅舅是这家旅馆的两个合伙人之一,她妈也在这里打工,她是趁假期来这里帮忙。我们都夸她漂亮,是印江的大美人。东拉西扯,11点左右,我偶尔转头看了一下窗外,“晴了!”,我大叫,大堂里的人全部冲了出去。
梵净山终于撩开了她的面纱,我们地处万山之上,左前方雄立一峰,突兀而立,状如人之拇指,云雾从山后面弥漫而来,阳光也从山后射过来,使山峰恍惚迷离的同时又熠熠闪光。右边是我们来的路,一眼竟可以看到我们上山的棉絮岭,左苍右翠间,是一万丈深谷,无数的峰峦汪成一片翠色的瀚海,一直绵延到天之尽头,山岚云雾从山谷的褶皱里缕缕飘起,然后袅袅飞升,直垂天际,荡荡如飘飘当风之吴带。我们身后的老金顶也露出它的峥嵘,几乎是垂直向上,山顶还没在云雾中,黑红的巨岩、墨绿的植被,象一堵墙压过来。两座金顶之间是一道斜斜的山脊,梵净山的标志“蘑菇石”,就在山脊顶端靠老金顶的地方。老金顶高于新金顶,但远不如新金顶——拇指峰那么挺拔突兀,在阳光下简直熠熠生辉。云雾缥缈间,有小庙如道冠立于山顶之上,
我们赶紧照相,心里想着:总算晴了,运气真好。这时,一道云雾洪流从两个金顶之间的缺口奔涌过来,刹那间蘑菇石也看不见了。不过风虽紧,天还是晴的。正在照相,又有两个客人从江口方向上来,一男一女,男的是一秃顶虬髯客,高卷着裤腿,木杖胶鞋。后来才知道他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瞿小松教授,贵阳人,女的是他姐姐,陪他来梵净山。
我们吃了饭才发现,只顾欣赏美景,没能抓紧时间上山。天只晴了个多小时,等我们反应过来爬上蘑菇石时,弥天大雾再次将天地罩在其中了。好在蘑菇石还看得清,四处转了转,金顶是上不去了,因为根本看都看不见,上去了也没意思。我们住的蘑菇石宾馆离蘑菇石只有5分钟脚程,十分方便。吃住都方便了,但老天爷却不给方便了。
下午一直阴着,我们决定吸取教训,只要天一晴,马上上拇指峰。一直等到5点左右,天忽然放晴,马上上拇指峰。拇指峰离我们也不远,但已不属印江地界,而是属于江口管辖了,峰下有一个镇国寺,也可以投宿。
这新金顶十分险奇,石阶险而仄,有的地方根本就是在绝壁上凿了几个凹坑,勉强可以放脚,要不是有铁链,根本上不去。这时下起了小雨,上有绝壁,下临深渊,让我们都倍加小心。好在路不长,20分钟左右就到了峰顶。峰顶是两块巨岩,东西各峙一边,中间有3、4米宽的距离,有一石桥相连。两边各有一小庙,我们都进了香,结了红布条,守庙的是一老居士,后面我还会提到。
天又晴了,云从金顶后面流过来,跃过山坳,形成一条奔涌的瀑布,十分壮丽。蘑菇石宾馆卧于正前方,天风荡荡,山海苍苍,远处是梵净山的最高峰“凤凰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云烟如海皆不见,长啸天外抛尘心。后来瞿教授也上来了,我们一起盘桓良久,依依难舍。天色渐渐暗下来,镇国寺的僧人都上来收香火钱关庙门了。
我们见识了和尚是如何下山的,两手揣在口袋里跑着下去,功夫真高。后来听说那个老头才是最厉害的,平时无客人时他在山下,一见客人来,他可以在5分钟内跑上去,一天上上下下几十趟,身手十分了得。而我们呢!扶着铁链一点一点蹭下去。
下去没有上来时觉得惊险,很快到了山底,我们到镇国寺转了转,去江口下山的6888级台阶的终点就在这里。除了镇国寺,这里还有个木楼招待所,好处是被褥都很干,但这里视野不好。看到了晚霞,但云雾太多,只一线金光而已。
回到蘑菇石宾馆,瞿教授先下来,已在围炉吃饭了。我们点了菜,也围炉烤火,瞿教授吃完我们接着吃。
天黑了,孤月独明,月下梵净,让人心旷神怡。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太白的诗,多么适合今晚。
老侯的背包昨天烤火时烧了个洞,晶晶妈给他补上了。徐晶晶、瞿教授和我们几个继续围炉夜话,各人都讲述一路上的经历,大江南北,天上地下,十分快活。徐晶晶只去过思南,连江口还没去过,听我们神侃,自然十分向往,她很想穿傣族的筒裙,我们答应回去买一套送她。聊到很晚才睡。一夜无话,碧水寒山,长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