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雷估值泡沫商誉减值 |
分类: 日志 |
前两天的天雷连环爆破,吓坏一众散户,在权重股的护盘之下,盘面并没有那么难看。这也让股市救市消息无缘出现在新闻联播。
由于商誉集中减持引发的第一波爆雷潮暂时平息,在本财报季类似减持仍将零星出现,只是杀伤力不会有前两天这么大。从个股表现来说,创新低者比比皆是,证明熊市探底仍在延续。至于上证50的反弹表现,只能说是结构性救市暂时见效,长远估计很难有结论。
大股东股权质押爆雷、个股业绩大幅波动、商誉减值……面对股市突然而来的风险暴露,短短一个月内,深沪交易所下发139份关注问询函,最近两天重点关注商誉减值。从关注的重点来看,仍是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透明化,而不是强行修正类似减值行为。
理性的判断是,商誉减值风险暴露的盖子一旦揭开,很难戛然而止。对监管层来说,首选是让风险暴露更加透明、合法,少些人为和非法操纵,其次,是让个股价格下跌的曲线更加平滑。如果试图用变脸政策来干预,就像大小非减持一样,最终变成大小非堰塞湖,给股市预期管理造成极大的麻烦。毕竟,去年11月才出台的商誉减值规定,如果现在就修改,相当于开了市场一个大笑话,谁能承担这种索赔?
但是,监管层不能坐视个股风险蔓延。所以,昨日,证监会连发三条新规,鼓励券商买股票、取消融资融券“平仓线”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扩大QFII和RQFII投资范围。从政策效果来看,类似政策都是中长期松绑政策,而且并非强制性,更像是政策开闸。至于相关机构会不会抢闸而入,并非监管层首选目标。说白了,这些救市政策是出台给市场看的,表现监管层并非袖手旁观。
按照过去近三十年的救市经验,最可行的救市表态只有三个:一是暂停IPO。二是组织救市基金。三是减税降费。如今来看,这些期待都如猴子捞月,一场空。
所以,投资者对所谓的救市利好不能抱太大期望,看好手中的筹码,是否值得在估值国际化的背景下长期持有,这才是正道。
前一篇:天雷阵防的是退市潮
后一篇:当下股市仍是非典型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