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杠杆牛市玄铁令有钱任性有钱任宰 |
分类: 笔迹之红周刊 |
《红周刊》特约作者 玄铁令
从2014快牛到慢牛?
52.87%,是沪综指2014年的涨幅。这不仅领涨全球股市,亦让压抑了5年的股民做多情绪瞬间井喷。
在信息爆炸时代,赢家效应带来的注意力经济波澜亦很壮阔,有人高呼沪指重上6000点甚至万点。就像国足提前出线亚洲杯,时隔11年重回八强,溢美之词同样铺天盖地而来。
主流机构前年在预测2014年股市时过于谨慎,在展望2015年股市时则明显乐观,多数预测将进入慢牛甚至是大牛市。不过,回头看,蓝筹拽着沪综指狂奔的行情,看似有钱+任性,实为补涨行情——借全球主要股市高位震荡筑顶之际,匆忙赶上全球牛市末班车。但A股暴涨并未赢得H股响应。去年,香港恒指仅上涨1.23%,恒生AH股溢价指数由去年低位88.72点急升至当下的133点。
经济减速货币宽松?
判断牛市能否延续,关键在于三个层面:一是宏观经济能否止跌且让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提升。二是货币政策能否转向宽松且能让增量资金进入股市。三是股市政策能否持续偏多,且新股扩容节奏并不打压股市赚钱效应。
央行[微博]预测报告称,2015年我国实际GDP增速将略微放缓至7.1%,主要下行压力来自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减速。这与世行最新预测一致。IMF[微博]总裁拉加德[微博]亦预测,全球经济仍面临“非常强大的逆风”,2015年是必须采取行动的一年。
2015年各国有何妙招?答案是灵药难觅。从2008年以来,大国央行狂印钞,以货币贬值来拉动经济,目前这一政策空间变窄。本周瑞士取消汇率限制,本币兑欧元汇率一度升41%,股市一度重挫14%,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今年飞出的第一只黑天鹅。
截至去年11月末,中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165.53万亿和153.49万亿元,在2007年年末分别是52.6万亿和49.6万亿元,同比增两倍多,单位货币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大减。不排除今年央行有降息和降准行动,关键要看能否如2008年底般启动新一轮楼市和铁公基投资泡沫。
楼市动向左右A股
改革红利蛋糕有多大,关键要看超预期程度和股市受益大小,以及能否带来企业盈利的超预期增长。如果经济模式和改革方向是迎接新常态,按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观点,是按经济规律办事,则金融和央企国企垄断利润难免受损,民企或受益。这却是沪指调整和创业板上涨的逻辑。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消费和投资维持现有增速都不容易。往年最易提升的地产投资,今年将遭遇房改17年来的最大变数——土改和住宅登记制度出台。再加上佳兆业危机触及行业运行机制中的灰色地带,料房企今年拿地和投资趋向谨慎。
去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松绑楼市调控和央行再度降息,住宅销售出现暖冬。上证金融指数和地产指数去年分别上涨82%和86%,远超过二者同期业绩的增速。今年楼市如果是进入衰退周期,则权重周期股中A股估值远高于H股的现象将被修正。
谨慎来看,欧美日央行联袂印钞救经济和股市已进入第八个年头,世界经济增长仍在弱复苏边缘挣扎。在大宗商品价格终于步入大熊市之际,发达国家通缩风险正在释放,新兴市场经济滞胀压力陡增,全球股市黑天鹅或将频现。中国宏观调控将加大相机抉择力度,预测难度加大。
或许监管层有意错峰调控,让A股逆风上涨,以股权融资来化解企业借钱难现状。这是多头的最大旗帜,空头则认为政策利好终将图穷匕现,新股扩容和再融资虎口待开。再加上大小非减持如剑悬顶,融资融券扩张亦可能引发保监会式监管,市场震荡将加大,全年年头高年末低几率大,羊年炒股要多些滑头和波段操作思维,不做死多和死空方为上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我并不认为2015年A股市场有啥大机会。主要原因是楼市泡沫并未去除。而去除楼市泡沫的方法,至今未曾见到。毕竟是全中国遍布每一个县市的住宅大投资,是人类历史上盖楼最多的国度和存量。
我不认为有人能够出招顺利化解这一泡沫。迅速涨工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这是14亿人的住宅泡沫。唯一的可能是让人民币迅速贬值,这和中国梦背道而驰,且货币剧烈贬值的另一面是中央信用破产。这种选择几乎没有一个执政党愿意做。
中国股市的大机会在哪里?说实在话,至少目前看不到上涨至4000点的任何理由。当然,有人认为,融资融券规模要上两万亿甚至三万亿。这是一种可能性。只是这种可能性与国家利益相左。
如果为让股市上4000点,不惜让全民参赌博,那券商牌照与赌场牌照有何差别?证监会与赌监会有何差别?这是任何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明白的事。只是牛市中的多头爱做梦,而且是故意误人子弟的瞎梦。
上周五,证监会和银监会同时出招,限制资金违规入市。个人认为,这并不是A股末日。本周一股市可能会调整,但是,类似政策从来不是牛市结束的理由。原因是机构和散户一起被困。就像2007年5月30日的暴跌,只是招来日后更大的暴涨。
个人判断,上周五的举措只是第一道金牌。虽然不一定要13道金牌才能打死牛市,但是,管理层对市场的反应一定有预估。如果市场真的跌狠了,不排除会出台一些利好来对冲。就好像在2007年5月30日后放行大量股票基金发行。
简单的判断是,沪综指牛市可能要暂时进入休整期,而个人行情并未结束,类似过去5年的结构性行情或重新上演。毕竟,市场成交量还在,人气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