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板像嫩芽估值高非拐点

(2014-03-31 10:17:16)
标签:

创业板

股票

分类: 笔迹之红周刊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更新时间: 2014-03-30 14:56

    《红周刊》特约作者玄铁令

    优先股试点的利好靴子落地,机构押注A股风格转换的架势看上去漂亮,实际上仍是耍花枪,虚晃一招之后,最终落脚点仍是在新兴产业成长股中淘金。

    创业板指数=泡沫?

    评价股市泡沫大小,约有三大指标,一是总市值,二是市盈率,三是短期涨幅。目前,创业板总市值为1.7万亿,平均市盈率约57倍,自从挂牌以来的累计涨幅才三成多。可以说,创业板仍是刚刚崭露头角,鼓吹“创业板泡沫论”无疑是掐掉嫩芽,给经济转型借力资本市场一事添堵。

    企业总市值的泡沫往往是终极泡沫,而市盈率和短期涨幅过高均可由业绩成长性和企业转型来弥补。在美上市的中国信息技术概念股总市值排名前20位的股票中,有5家亏损,其余平均市盈率为51倍,并不比中国创业板低。

    谨慎地说,中国创业板中的确有个股虚高,但是,创业板指数远远不是2000年3月份纳指的5132点,更不是中石油2007年11月上市时的48.6元。

    如果说1991年至2000年纳指暴涨10倍多,展现的是市梦率的疯狂;1999年至今年3月大涨2.46倍,依靠的是新经济对旧经济的超越。从1971年的100点基点起步,纳指今年3月最高升至4371点。沪综指1990点从100点基点发轫,2007年曾到过6124点的巅峰。

    创业板指2010年6月从1000点基点出发,至今不过才1367点。即使从2012年12月的585点低谷和今年2月的峰值1571点相比,历史最大涨幅为1.68倍。以创业板不到1.7万亿的总市值来看,远远算不上是疯狂。只不过是沪综指同期表现太低迷,屡在全球股市中垫底,让创业板指显得太耀眼。

    最大的问题不是估值高

    创业板近期下跌,并非估值泡沫太大引发的历史拐点,而是资金短期流出和IPO重启引发的技术性调整。因为暴跌的不仅仅是创业板指,去年以来强势上涨的主板牛股亦多数“跳水”。

    最近,优先股试点启动,再加上市场预期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代表的地区振兴政策将出台,周期性股票重新发飙。可是,场外资金仍在追逐“余额宝”们的低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增量资金无意进入二级市场,最终诱发场内资金的跷跷板效应——蓝筹的上涨,以牺牲成长股行情为代价。

    从全球视野来看,创业板从2012年底以来的上涨行情,不过是美股和港股中TMT概念尤其是网络股牛市的投影。这与大国政府以扶持新经济为新增长点有关。在港上市的腾讯本月股价最高涨至646港元,赢得“股王”美誉。其在2004年的最低股价才3.375港元,10年来涨了200倍。

    当前,创业板最大的问题不是估值高,是歧视政策导致类似阿里巴巴等行业巨头未能上市,股市未能太多受益于新经济的腾飞。不过,监管层最近一再表态,要“宽进严出”——放宽创业板新股的财务限制,这将引活水入市场。同时,严格退市政策,让将倒逼上市公司在连续亏损前并购求存,从而给创业板带来更多的纳斯达克基因。

    经济转型演绎股市沧海桑田

    按成长股研究大师费雪的观点,能干而且幸运的小公司,最终成为巨头的概率更大。中国上市公司能成为大牛股,幸运者居多,老品牌、借壳、独家批文或特许经营权等为主因。相比之下,能干者少之又少,主因是资本并购政策限制太多,管理层“狼性基因”欠缺。

    国务院日前下发了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政策意图至少有三点,即借力股市去产能杠杆、加速产业转型和提升经济效率。其中创业板最能受益,创业企业上市时间晚、负债包袱小,船小掉头快,企业并购和行业转型的决策更为迅速。

    中国式去产能以限制增量为主,而不是清算存量来加速行业洗牌,意味着经济转型之路“既慢且长”。

    在信息爆炸和电商畅行的时代,旧经济易朽,慢鱼常被快鱼吞噬。当下的国资国企改革,便是期待鲇鱼效应,让沙丁鱼们更有活力。

    对A股市场来说,政府放权和经济转型意味着金融地产等垄断行业估值基础改变,缘由是其垄断利润的基石正在消逝。同时,IPO重启之后,扩容压力更大的是主板,而不是创业板。如果国家电网上市,融资额远非小公司可比。

    简单预测未来,以”笨重厚“周期行业为主的沪综指或是”进一退二“,长期前景不佳。以“巧轻薄“新兴企业为主体的创业板的趋势将是“进二退一“,这和道指30样本股过去的演变进程一样。去旧迎新,经济和股市变革皆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