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股市中的权力影响力,有时候是通过传导机制发生,有时候则是直接干预市场。
四万亿财政刺激方案,以及由此派生出现为的产业振兴计划和地区振兴规划,在股市中引发拿着地图炒股市的潮流。这并不是说深沪股民比欧美股民更弱智,而是他们都知道在股市里权力大过天的道理。
虽然四万亿是政策间接影响股市,但是,对企业利润影响极大,投资者竞相追逐完全是理性行为。这既证明权力的有效性,也体现了权力的威严。当然,美国股市在量化宽松之下,一样是被扶持股票炒得风生水起。
有点区别的是,美国的政策出台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在投资者和决策者之间的猜谜游戏可博弈的空间相对较小,而中国政策出台的不可预知性,或者少数人可预知性太过明显,以至于政策的出台过程往往隐藏巨大的寻租空间。
当然,更明显的政策,则是直接干预股市政策。所谓官家开赌,群氓潮涌。如五一九行情是的救市政策,以及温总理开年便问股市开市了没有。类似信号都是政策明语和暗语的体现,在官方掌握巨大的资源的背景下,政策救市的成功概率极大,也容易被各路资金的领会。
辩证来看,救市过程,实际上就是股市的融资过程。救市更多的是为了救融资。这说明决策者的智慧之高。救市与融资不过是朝三暮四的哲学,或者是欲取之必先予的驯服之术。
由是观念之,当权力对股市影响巨大之时,股民对权力的期望亦随之而涨。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新股破发,散户甚至机构都会出来抱怨新股发行制度,而类似批评在西方股市并不多见。
在印度股市,目前有逾万家上市公司。而美国纳斯达克亦曾有逾万家公司上市,目前剩余者不过三千多家。中国股票有不少从中退市,美国股民可借此进行集团诉讼,这是在一套可预知的程度中进行利益的博弈。
由于决策者有能力控制标普指数股的发行速度和规模,事实上就是向股民背书,即弥补因发行导致股民利益受损的代价。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金钱游戏中不可逃避的法则。如果一方只有权力却不用负责,则游戏会迅速终止。
在南航权证风波里,股民常常因为亏损而诉诸于管理层的维权。原因在于权力过大的干预了南航权证的扩容。这似乎证明了哈耶克的观点,虽然人们将忍受任何人都可能遭到的痛苦,然而当这种痛苦是由当局作出决定的结果时,人们变得就不会那么容易忍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