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股又一利空

(2010-12-22 16:30:56)
标签:

财经

信贷管理

资本充足率

中国证券报

信用风险

分类: 他山之石

今天多数银行股大跌,主因可能与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有关。私下猜测监管层可能实际管理上的精确打击,类似今年的给数家银行单独开小灶,上提存款准备金率的惩罚性政策或成为常态。

 

——————————

附文

央行拟建立新信贷管理体制 可能不再定信贷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2日 01:5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钟正

  消息人士透露,央行近期召集主要银行开会,讨论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事宜。央行在会上表示,拟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信贷投放速度,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将纳入考量范围。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近期酝酿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意在将信贷管理方式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转变。如果该举措得以实施,意味着央行可能不再设定信贷目标,而是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存贷比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窗口指导、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等工具的使用将更加频繁。

  但消息人士表示,在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目前没有明确定论。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涉及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改革信贷管理体制意味着信贷额度将由央行制定转变为央行与银监会共同制定。

  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密切相关。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将取得明显进展。首先将选择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放开其定价权,“硬约束”包含符合宏观审慎性监管框架的资本充足率、资本质量等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近日银行间市场推出了中国版CDS———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由于持有贷款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其他机构购买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来实现信用风险转移,理论上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合约减少银行风险资产权重,进而提高资本充足率,扩大信贷投放规模。银监会可能会尽快研究制定相关规则,对商业银行能否通过购买CRM实现信用风险转移作出认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