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砍掉亏损,让利润增长
(2010-01-16 15:42:10)
标签:
财经基金周期性大卫·李嘉图 |
分类: 日志 |
经济学家可以投资致富吗?这是我一直关心的话题。
在中国,多数经济学家实际上成为阁楼教授,光会在书本上划圈,不知道投资为何物。
如果你研究经济学,实际上,多数投资理论,是200年前就开始形成现在的常识性框架。
砍掉亏损,让利润增长,这话是现在华尔街经纪人的座右铭。
这一投资原理的最初提出者,却是200年前的大卫·李嘉图。
李嘉图14岁开始加入父亲的股票经纪业务。1809年,37岁的他在《爱丁堡评论》上发表《金银的价格,银行票据贬值的证据》一文。
文章认为,通货贬值的原因在于纸币的超额发行,以及农业收成不好和战争开销造成的进口数量不足。他建议英国政府恢复1797年的金本位制度。
作为投资者,对通胀的痛恨几乎是本能。因为通胀容易造成幻觉,导致企业家违背企业精神,全民开始下注央行的抉择方向。这一结果是抹杀了创新的冲动,所有的钱都冲向可能因为短期的供给刚性,而出现巨大价格波动的部门。
这些部门通常是上游生产资料行业,类似价格的上涨,只是重新划分的财富的蛋糕,并不给播种多少创新的种子。相比较,创新有着创造性破坏的基因,本质上却是导致通缩的行业。
当一个产业出现巨大的创新时,技术含量的爆发性增长,会导致生产效率的提升,一些产业工人将因此失去就业岗位,一些原来的生产线可能就此淘汰,甚至一些存货产品迅速过时。就像手机对BB机的取代。
在李嘉图的观点,实际上是趋势投资者的圣经。当一个行业持续亏损时,如果它不是周期性行业,则可能是即将消失的行业。对于周期性行业来说,始终坚守也能有大收益,但是,前提是你的股票在冬天不会破产。如果是夕阳产业,则冬天之长可能超出你的忍受能力。
从心理学上看,砍掉亏损,让人眼不见为净,更容易维持投资的快乐指数。而让利润增长,则建立在对公司成长持续性的判断之上。如果是周期性行业,则这种利润增长可能是几年一次洗白,到头来啥都没有。
因此,聪明人对这种趋势投资理论设立了止损线。这就重新回到趋势而不是价值投资理论之上。价值投资者往往可以承受公司的短期波动,只要公司基本面不出现拐点。但是,趋势者往往相信坏东西会持续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