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钱大进大出成股市心头之患

(2009-03-06 22:25:30)
标签:

财经

经济

热钱

a股

大进

中国

分类: 笔迹之红周刊
                  热钱大进大出成股市心头之患
 
http://www.jrj.com     2008年07月05日 13:54      《证券市场红周刊》

  本刊特约作者 玄铁令

  火爆牛市突然惨遭冰封

  尽管有人将前两年的大牛市冠以“黄金十年” “大国崛起”的精美包装,但事实再次证明,再华丽的泡沫也经不起针尖轻轻一戳。 从2007 年 10 月的峰值 6124 点跌至本周低位 2566 点, 大牛市如此迅猛地坠落,不仅让神州到处飞舞着破碎的泡沫,更让预测家们的眼镜碎片掉了一地。

 

  或许只有用黑天鹅事件才能形容本次沪综指暴跌的概率:仅用了 8 个多月, 便完成一波最大达58%的跌幅, 已超越 2001 年至2005 年5 年跌五成的凶悍熊市。 同时,上半年 48%的实际跌幅,更是在全球股市最差排名中列亚军,仅仅强于出现金融动荡的越南股市。从谋兵布阵角度来说,以基金为主流的机构投资者基本上溃不成军,是无坚可守地落荒而逃。

  本周,在两市流通市值总额排前两位的权重股中国平安(爱股,行情,资讯招商银行,相继出现放量跌停,其中,平安一周跌幅近两成, 最低跌至38.76 元, 将上市以来的所有买入盘悉数套牢,这或许出乎所有机构的预期。 就在去年底,多数机构还看高平安股价至 200 元。 对其 2008年和 2009 年的业绩预期, 东方证券的研究员王小罡在 3 月的预测分别是 3.19 元和 4.12 元; 在 5 月份给出的预测则下调至 2.69 元和2.83 元。 如今, 市场对平安投资 A股以及欧洲富通股权收益的浮亏,更是充满恐惧。

  作为牛市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平安超过 73%的跌幅,已宣告牛市潮水退却。 由于身背大小非流通、巨额股权再融资、海内外巨额股权投资等众多熊市利空概念, 平安 A股流通股市值最大损失高达 4323亿元。 机构对中国平安从宠爱到抛弃的过程,几乎就是市场信心牛熊转换的缩影,也是担忧经济盛衰周期转换的必然后果。

  大量资金仍在撤离A股

  “万物升起,终将落下”,A 股市场最终未能逃脱这一金融法则。 通常来说,每一个股市由新兴市场进入到成熟市场阶段,都会有一次大的崩盘。就像 1929 年~1933 年的美国股市、1973~1974 年的香港股市、1990 年~2003 年的日本股市,累计跌幅以八、九成来计算。 香港财经专家曹仁超称之为 “成年人的割礼”, 将其视为一个市场成熟之前必经的阵痛。

  对 A 股本轮暴跌行情的性质,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现在处于牛熊重叠期,今年年初,他曾提出“沪综指跌至 2245 点才算是熊市到来”的观点。 虽然难以判断 A 股底在何方,不过,热钱正在流出是不争的事实。

  据申万发布的《股市月度资金报告》显示,6 月月末市场资金存量为 17460 亿元, 全月减少 160 亿元。 实际上,从 A 股 18 年的历史来看,牛市制造财富,不仅是股市筹码日益集中,由散户流向机构的过程, 也是傻钱疯狂进入股市的过程,这个阶段以持股为上。 同样,熊市兑现财富, 是股市筹码日益分散,由机构流向散户的过程,也是聪明钱大量退出市场的过程,这个阶段更需要持币为王。

  目前,沪市 A 股平均市盈率已跌至 20 倍左右,但是,其估值真的到了遍地黄金的地步吗? 数据显示,2007 年全年度,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 2831.64 亿元, 目前两市 A 股总市值约为 17.63 万亿元,扣税前的整体股息率约为 1.6%,仍远低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 4.14%的利率。 相比之下, 美国标普 500指数成份股从 1802 年~2001 年,实际年回报率为 6.9%,其中,年股息收益率平均为 5.2%。 同时,即使 A股暴跌至今,两市整体市净率仍为2.8 倍, 是 2005 年 998 点时的 2倍,这意味着以产业资本身份出现的大小非仍然有强烈的套现动机。

  当资金从股市撤退时,存入银行是现实的选择。 从基金排名来看,持有现金可能是最佳的投资策略。 而且在巴菲特看来,现金有个别名,叫作“价值提取权”,可让你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价格,买进心中最爱的投资对象。

  与此类似,海外涌进中国内地的热钱也不是进入 A 股,而是买进国债或者存进银行,以获取没有风险的利息收入和外汇收益,粗略估计,其收益可能超过 13%。 随着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如此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完全可能导致对冲基金以杠杆投资的方式大量进入。

  警惕热钱突然大幅撤出中国

  由于全球股市正在经历通胀和经济衰退的双重折磨,多数资本品的投资都可能遭遇灾难性的估值压力。 美林证券估计,在飙升的粮食和能源成本的推动之下,全球通胀率达 5.5%, 较年初的 3.5%有所上升。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世界指数显示,今年前 6 个月,是全球股市过去26 年来最糟糕的上半年。 像标普 500 指数已回到 1998年底的点位,通用汽车周三收盘市值缩水至 56.5 亿美元,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低。

  追求无风险收益和非杠杆化已成为稳健投资者的主流思路,而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通道,让全球热钱趋之若鹜。 日前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测算出,5 年来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约为 1.75 万亿美元,与 5 月末我国近 1.8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余额相当。

  通常来说,一年内可以转换成现金的资本即为热钱。 仅仅从金融危机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来说,热钱的短期内大量进入,往往导致股市、房市等非贸易部门过热,金融资产总量畸形扩张。 一旦热钱短期内大量流出,金融市场将急剧失衡,汇率利率因此剧烈波动,最终导致房市、股市出现崩盘,轻者出现金融动荡,重者将导致经济危机。 如果是汇率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孪生危机”到来,则可能导致 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重演。

  眼下, 盘踞中国的热钱已是海量数据, 他们等待的只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套现时机。 只要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不停,加息预期不止,热钱仍将如潮水般涌进中国。7 月 2 日,国家外汇局、 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文, 开始严查以外贸名义进入中国的热钱。可是,靠堵并不能真正解决热钱的套利冲动, 减少其盈利预期才是治本之道。

  从中长期来看,热钱的涌入,让管理层对待房市和股市的态度更为谨慎,因为一旦再被热炒,无疑为热钱兑现暴利安全退出提供了可能。同时, 市场传闻已久的股指期货等衍生品推出的概率可能性更低,因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 热钱的最大获利品种便是香港恒指期货。

  从全球对付海量热钱的经验来看,结果不是惨胜便是惨败,很少有大胜而归。 因为热钱的规模和其杠杆工具的运用, 足以打败任何一国的央行

  截至 2008 年初,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达 2.65 万亿美元,其资金进退之迅速、破坏力之凶悍、危机传染性之强烈, 令人不得不严加防范。 据国际金融协会估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5 国的私人资本净流入额由 1996年的 938 亿美元,转为 1998 年的净流出 246 亿美元, 仅此一项的逆转就超过千亿美元, 进而让上述 5 国经济由过热迅速转为过冷, 从而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此前车之鉴,决策者要高度防范。

关键词

牛市 熊市 热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