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聆听即合作
(2014-02-24 00:07:01)
标签:
聆听知音和谐社会杂谈 |
分类: 有感而发 |
高山流水遇知音-聆听即合作
------see2one 2014/2/23
要说最不靠谱的就是帝国的古琴曲和西方的爵士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借助临场的美感、想法、刺激、互动出来。强调的是即兴,即兴是一个很简单但又很极致的定义。初步解释就是:没有计划,没有预见,没有曲谱,乐于当场想出来,玩出来的音乐。听到上一个乐句,而不知道下一个乐句是什么。甚至听着上一个音符而无从想象下一个音符会如何出现,更不知如何演奏。
古琴演奏,演奏的不是音乐,而是对大自然的理解,对生命的解读。钟子期,俞伯牙的阶级是俞伯牙的水平有多高,而是两人对基本逻辑的内化理解。
钟子期是孤独的,因为不能呐喊,而只能用琴声来带自己发生。这是因为他没有找到众多倾诉者,但这个倾诉者应当值得倾诉。这就如音乐会演奏有赖于和其他乐手的合作,东郭先生就是如此。各个乐手按照自己的认知自主发挥,最后却要能配合演出有精神、有秩序,这个过程一部分可以依靠长期的默契,然而更大的部分却必须、也只能依赖场上的本能。
知音,那是聆听别人音乐的本能,那是找到别人模式的本能,那是立即愿意与别人对话的本能,那还是追求音乐和谐的本能。即使表面上对话的出发点,似乎与别人正在演奏进行的不尽相同,然而终究还是要进入一块可以共存共荣,并且互相补足、加强的平台,音乐才有力量,也才会感动人。
然而,协调,尤其非正式的动态协调,是民主政治的运作中多么要紧的一环!民主不同于其他政治制度之处,就是没有先前给定的标准答案,而是借着不断彼此冲击的不同意见,协调妥协出动态的暂时共识,就是这样让大家和谐顺利共处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