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大有大的难处
(2013-08-08 22:20:56)
标签:
红楼梦大观园德不配位大有大的难处小楼夜话 |
分类: 红楼逸事 |
《红楼梦》之大有大的难处
------see2one 2013-8-8
夜读《红楼》,从新发现。
如果按照投资规模和发展来分析,其实红楼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荣、宁二府;第二阶段就是大观园了。
荣宁二府从林黛玉入府,详细介绍了荣国府和宁国府的宏大以及其还算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系。家里有老太太做主,具体操持家务的是王熙凤少奶奶,这一老一少,可谓是把个大宅门打理的还算是职责分明。老太太负责宏观把关,王熙凤负责具体实施。整个家族还算是祥和。
外人看,宅门里虽然是世袭为官,但也算不是什么核心要职,只是能够办事大点,为人通达。套用现在一个时髦语言,叫做德位相配。王熙凤虽然也拿人钱财为人办事,但也都是一些民间社会上的事情,还不至于到了买官卖官的程度,这在现在看来也算得上是相对清廉。家有小公子,各个不务正业,贾琏经商,宝二爷更是一个老太太宠物,虽然可以说是不食人间烟火,但也可以称之为不上进的纨绔子弟之类。将来即便可以世袭为官,但也算不上什么官场的大碍,更不会影响其他官员家族的升迁和发达。如此一个家族,就如同现在的二线官员一样,更如同现在的军队文艺官员一般,虽然享受那份待遇,但谁也没有真的把之作为官场对手,因为势必是两条路上跑的车,不会有冲突。但也不能得罪,其影响力和办事能力还是有的,大家没有必要为了一下面子上的小事去得罪这些权贵之流。贾府在当时官场来看,莫过于如此,至于红楼梦中商人坊间流传贾家的势力,也是流传,没有看到其真的如权贵能够权倾朝野,自然官员们便是登门拜望,趋之若鹜。
在家人看,只不过这个府邸算作是一个办事的幌子。出了老爷出去上差应酬外,没有看到那个地方大员和贾府之间有更亲密的核心往来。更是家族一众们借助家族的社会影响力开当铺做买卖,占一些白手起家或哪些没有强大背景的商人们的好处。可谓是家道逐渐败落。自然贾家还算是坚挺,于是个家族姻亲们开始投奔这颗大树来避风雨,求得一时的安宁。林黛玉如是,薛宝钗如是,刘姥姥如是,史湘云如是,等等,等等。
如这样下去,也不会招人嫉恨,更不会惹来是非。恰如此时,依靠女儿得到皇帝的宠信,而敕建大观园。好一个大观园,单单只是皇妃省亲而建,可想皇妃在当时皇帝心中之分量。这也恰恰为败落打下了伏笔。
皇帝定然不是以为妃子,而是嫔妃若干,更何况还有皇后。这些可都是有身份证的人啊。皇帝赏赐大观园给贾家,定然会得罪一系列的皇室后妃们,也定然会找各种机会使得贾妃不再得宠。真的为了省亲而如此,还真不如不见面的好。大观园这个庞大的工程,就算是现在也会存在各种利益黑洞,在大观园验收之际,不见大内工程验收队伍,而验收的只是贾政一行,带着一些文人书生,充其量就是那些没有官职在衙门中的公务员而已。何来次说?可想在大观园题诗等过程中,如此一般人众的修辞水平还不如一个贾宝玉,想象贾宝玉虽然是读了几天私塾,但其水平定然高不到哪去。皇帝老子出钱本是公事,工程自己验收则为私事,如此公私不分,必然为他人以后留下口实,为坐实工程贪污腐败打下基础。
大观园建成后,即便是皇妃省亲,但省亲完毕,自然就没有了其他的用处了。可叹的是,贾府上下不懂事,此时刻,就连史太君也犯了糊涂,反而是举家迁入大观园,过起了小日子。从刘姥姥进大观园就能感觉到大观园比起贾府的奢华程度。都说是家大业大灶火大,那是说家大业大必然开销就大。贾府上下还是那些人,但园子不同于院子,自然家里的那点供奉就显得吃不消了。于是出现了大观园的经济危机,也由此引发了大观园的管理改变,比如承包啊,分包经营等等。此时王熙凤也是头痛过日子,眼看进少开销多,危机就在眼前。
偏偏此时,老太太过世,使得本就风雨飘摇的家族关系网更加的脆弱。想借助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来挽救大观园的衰退,但这个宝二爷不顾全大局,同时元妃又失宠,自然贾家失去依靠。此时正是对手们下手的好机会,那个不落井下石,谁好也不如我好,自然崩盘了事。
其实,大观园本和贾府的人际关系以及德行不相配。如果史太君明白,就应当及时退还大观园于皇家,自然后续就没有那么的麻烦事。难道皇帝就真心那么不后悔把这个大观园送与贾家,未必是其真心而为之。要知道,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便利。能驾驭才算是自己的,如果自不量力一个员外郎去想有亲王都没有的福分,那也将是过眼云烟,祸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