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与陈旭夜话-大晋商文化,选人踏铁鞋是规矩还是故事?
------see2one
2011-6-3
铁鞋出自宋朝夏元鼎《绝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部费工夫。”踏铁鞋,这一定是一个事实,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不然也不会触景生情,写出如此流传甚广的绝句来。那为什么要踏这个铁鞋?踏完铁鞋后能得到了什么?铁鞋的主人是谁?谁来踏这个铁鞋?
恰好陈旭先生到访,落座后谈起晋商文化之渊源,就晋商文化之铁鞋聊了起来。晋商文化很独特,晋商文化不是晋商,而是随山西商人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的人文故事,体现了山西商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踏铁鞋”这个情节不管是在电视剧和电影以及相关的记录片中都没有提到,这个不是遗漏,而是编者根本就不知晓晋商踏铁鞋的事情,而其中的含义就更不得而知了!我说,这也难怪,现在的编剧重在编,要能吸引观众,至于为什么这样,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那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看,才有市场价值。好可怜,重视市场价值并没有错,就像山西商人赚钱是正理一样。但不能就此放弃了其人文价值,可叹很多核心文化及内涵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被遗落了,最后彻底离我们而去。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说明了天和人的重要性,既然人这么重要(仅次于天),那如何选人做事就是关键了,这也就是现在说的团队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念。于是,一切以选人、用人为核心展开了交谈。
陈旭先生研究晋商文化多年,其研究方法不单是查找文字资料,而是要收集更多的实物,由两个方面印证晋商文化。无疑实物比文字记载更有说服力,每一个流落各地的实物都是组成大晋商文化的一部分,这个大晋商文化和晋商文化的区别就是涵盖广泛,文字记录辅以实物,文字加上实物相互补充,才能复原当年的大晋商文化的辉煌,才能知晓哪些秘传,哪些些不传。
......,当年晋商选人用人有其严格的举荐、选用、学徒、出徒、身股、银股等制度。而这些又都和铁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商号选人,要先踏铁鞋,而后才能进入才干的考核过程。也就是说,过不了铁鞋这一关,任你是铁臂神仙有是惘然。
踏铁鞋主要说要测量一下学徒脚板的大小,也就是现在说的脚码。在学徒登记表中,除了记录着出身,保人,举荐人,身高外,其他没有记录,而晋商选人两点很是被东家看重,一是貌相,一是脚的大小。也可见晋商当时选择人才的主管性。好人好貌相被当时的文化所推崇,而量脚则是测算身高和脚长之间的比例。次等选拔人才,现在有人员歧视之嫌,可在当时,这也许是保持团队一致性的一个好方法。
选拔的年轻才俊们,身高相对一致,容貌较好,统一着长衫,这就是分布大江南北,口内口外的山西商人们,确切的说,晋商发展由踏铁鞋选拔才俊开始,一批接一批的踏铁鞋,从此进入商海搏击大潮,赚得万两白银建设家园。
铁鞋踏破了,也得来了!只是功夫还是要付出的,哪有天下掉馅饼之说,更何况是精明的山西商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