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宝钗的爱情观-看二代女如何择偶
------see2one
2011/5/4
《红楼梦》中奇女子,宝钗是跟随母亲和哥哥进京,入得了大观园中,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看看宝钗的身世,真的好生奇怪,自然也就有了这么个奇女子了。
宝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男子,是否真是贾宝玉一样的男儿?薛家的钱财之大,是有目共睹的,而做为薛家长女的薛宝钗更是多情公子求之不得,在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如此宝钗可谓是只有屈尊下嫁了,不然只能从有钱人家寻得亦或是当朝人家寻得一有功名之公子(进士及第),才能称之为般配。
站在薛家的角度看,功名比什么都重要,哪怕年龄大一些也没有关系,那个年代年龄不是问题,金钱多少更不是问题,正所谓是缺少什么,什么最珍贵。在薛家,缺的就是功名,难怪在宝钗在大观园中劝宝玉学习,争得功名了,这也是宝钗的心声,这和宝玉之间有无爱情没有关系,在宝钗看来,男儿就是要博得功名,不然还能干什么!
在那个阶级壁垒森严的社会,仕、农、工、商的等级以及在心目的地位是很高的,仕属于最高追求,难怪那个时候得了状元是多么的荣耀,而商最低,“无商不奸”是当时的观点和对商人的看法。所以有钱了,最好“捐”一个功名,就像现在有钱的企业家都要“搞”一顶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帽子戴一样。
宝钗乃至家人都盼望着寻得一个好人家,自然就首选“仕”了,也就是青年才俊(而不是现在的财俊),最有把握的就是从及第未婚之中选择,不管家庭出身如何,只要是相貌过得去,其实不需要考虑相貌的问题,古代科考的举子都是要仪表堂堂,不然是过不了面查这一关的。仪表堂堂,体无残疾,这个是最基本的条件。
贾敏就是嫁给了盐政林如海,堪称贾家嫁女的典范,不管是贾母挑选还是贾敏自己同意,这门亲事都是难得的好。宝钗自然也是喜欢这样的亲事,盼望这样的才俊出现,所以,宝钗只能是栖身大观园,先进入官场家中,最好是嫁一个取仕之人,次之就只能是官宦之子,再其次就是富商之子了。贾宝玉充其量属于官宦之子,名义是皇舅,纨绔子弟,娇生惯养,不读圣贤书,沉醉女儿群,这样的公子哥决不是宝钗要嫁之人,自然也就谈不上爱情之说了。
现在社会也是如此,只是社会排序有了调整,以前的仕、农、工、商,成为了现在的仕、商、工、农;女孩子择偶首先是公务员,其次是国有企业干部,也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是择偶的目标首选;虽然赚钱少,但是社会地位最高,那个不喜欢。林如海这样的盐政,那个不喜欢,其官职就如现在的省银监局局长,要是现在,即便是贾敏因病而死,身边有一女,也是很多年轻女子的婚姻目标,而在当时,贾敏死后林如海未娶,可见当年林如海是多么的可敬,相比贾雨村和其大舅哥来,真真的是好男人也!
宝钗也是见过大市面的,决不会因为贾俯的奢华就财迷了心窍,一心要嫁给一个公子哥。如果真的出现一个张生,她也会象崔莺莺一样出钱资助这位张公子参加科考,取得功名,更会和这位取得功名的心中人喜结良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