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静夜思
(2010-09-05 12:47: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有感而发 |
时间:2009年11月5日星期四
夜读南怀瑾先生解读参同契,甚有感慨,初步知晓“天玄而地黄”,针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句,南师指点我们,李白是在初几所做诗词,当时他在房间的那个位置?
马未都先生讲到古代的床,说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床被误解了一千多年,那不是睡觉的床,而是马扎,即胡人骑马时挂在马上的凳子,下马时可以取坐,也称胡床。他例举了唐诗以证明自己的说法,最典型的莫过于引用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床指的是胡床。又解释古时床叫榻,卧榻等。
盛唐时期,文化兴盛,诞生了很多的文人学者,留下了很多不朽诗句。这些诗词当然都是有感而发,以李白这首诗词为例,体现了当时中国北方寒冷的冬季一个文人学者是什么事情让他思故乡?
我们都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而佳节之际思念故乡及亲人实属自然,据此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首先是冬夜朔望之时,万木萧疏,北风凛冽之夜,凄惨的月光洒照在大地上,恍如一片霜雪,作者触景生情,思念故乡实属自然;
2、夜晚作者在房间应属子时之前晚饭之后,冬季没有现代化的取暖设备,只有火炉取暖,房屋结构当时处于门窗隔扇大屋檐(唐代建筑风格),夜晚秉烛达旦,多为在书房就寝,书房一定有与之配套书架及桌椅,而最适合思考问题的地方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仰(举)头看明月思考,低头回味;
3、此景应为“窗(前)外明月光”为写实情景,但晋唐之时,寝室休息就像现在日本的榻榻米一样,没有现在所谓的床,属于“窗”“床”互用。
相对现代文化泛滥,观看电视上马未都先生所讲,李白是坐在马扎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非不然,马先生所想有一定的创新,但是要分析当时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节气,才可能有什么情况。寒冷的冬季,作者是不可能深夜拿着马扎坐在院子里思考问题的,此情如果是夏天很有可能,所以一切不能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