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记录一些从前阅读三国志遗忘的角落1
(2011-01-07 11:34:47)
标签:
孙坚荆州袁术刘表董卓杂谈 |
分类: 三国杂文 |
讨伐董卓时的荆州局势与孙坚刘表袁术的角逐
最初,孙坚以武力崛起,镇压长沙区星造反之后,担任长沙太守。按照汉法规定,“两千石行不得出界,兵不得擅发”,但是孙坚浑不吝。一来当时中央政府对地方约束力低,二来孙坚自己有兵马,拳头硬,屡屡越界攻伐,纵横荆南。
中平四年,孙坚攻击寇桂阳的“平天将军”观鹄;中平五年讨伐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贼周朝、苏马。大将黄盖,零陵人,就在此时加入了越境伐寇的长沙孙坚军。零陵出身的黄盖没有加入本郡太守麾下而是选择了孙坚,很能说明孙坚在荆南的声威。
桂阳零陵太守的姓名史无记载,但是看孙坚在这两郡横行无忌,可见他们对此无可奈何,甚至有可能俯首帖耳,在战乱四起的年代对手握强兵的孙坚甘为附庸,丧失了自主权。
荆州七郡,荆南三郡几成孙坚后院。
群雄讨伐董卓,孙坚立时响应号召北上,不能说他没有精忠报国之心,但是却先行显露出独霸荆州的姿态。
孙坚北上,以“坐无所知”迫杀荆州刺史王睿,紧接着诱杀南阳太守张咨,占领了南阳这个东汉最富饶的大郡,在南阳“无求不获”,相当于并吞了南阳。这时候仔细盘算他的势力,荆南三郡是他后院,江夏太守刘详与他“同心”《刘巴传》引《零陵先贤传》,甚至武陵太守曹寅还是他杀死王睿的共谋。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一死,荆州几乎全落入孙坚掌中。
王睿和张咨同为讨董阵线盟友,孙坚以屠刀强霸荆州,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几乎把野心写在了脸上,立时激起了朝廷的反击和盟友的忌惮,很快就遭到了双方的联合压制。
第一个出手的是董卓。孙坚迫杀荆州刺史王睿后不久,朝廷立即针锋相对下诏,以刘表为荆州刺史,其时把握朝中大权的就是董卓。
在这个时节刘表前往荆州,万分危险。孙坚已经杀了一个荆州刺史,肯定不在乎再多杀一个,何况刘表还是董卓控制的朝廷委派。但刘表却玩了非常精彩的一招,不仅化险为夷,而且立时扭转了荆州局势。
刘表以荆州刺史的身份,上奏表袁术为南阳太守。
袁术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当时是后将军。这个官职是董卓给的,董卓当时要废立皇帝,于是安抚袁术,给他高官,却顺势剥夺了他的河南尹、虎贲中郎将的实职。袁术害怕董卓要对他下手,因此跑出了雒阳,等他跑到南阳,恰逢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
但看过往战绩就知道,要论军事实力袁术是比不上孙坚的,可孙坚却宰了张咨之后“引兵从术”,认了袁术当老大。
现在想来,我感觉是这样的:孙坚一路北上,却连连拿盟友开刀,而且杀的王睿张咨都是海内名士,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良心不安也好政治需要也好,反正结局是孙坚把袁术捧起来,做了他讨伐董卓的旗帜。好似床底下拖出中华民国黎大总统一般,架起来一个袁公路。
就在这节骨眼上,新到任的荆州刺史刘表点了这一剂眼药,上袁术为南阳太守。袁术自然乐意得很,于是刘表跟袁术暂时联合,直接拿走了孙坚无求不获的南阳郡。
煮熟的鸭子飞了,在此之前“引兵从术”扶袁术上马的孙坚,对此还只能捏着鼻子认账。不仅得认袁术担任南阳太守的帐,而且顺理成章还就得认任命袁术做南阳太守的刘表是荆州刺史的帐。继而还得继续认下去,譬如袁术任命他做豫州刺史的帐——谁让你开头那么积极表示要认袁术当老大呢,名义上做了老大,保不齐啥时候就变成真正的老大了。
这一下就蚀了老本儿了,孙坚在荆州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到头来这一场政治角逐,反而被直接踢出了荆州。
玩儿刀子的被玩儿政治的给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