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109.赤壁鏖兵
(2016-01-08 06:50:33)
标签:
文化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成语源之二十九读文】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原文: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资治通鉴》第65卷)
译文:周瑜大军继续前进,与曹操相遇于赤壁。当时,曹操的部队中水土不服已发生病疫。曹周两军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退到长江北岸。周瑜等驻军在长江南岸……
句释:“赤壁鏖兵”,比喻的是艰苦激烈的交锋。
【读后随笔】
“赤壁鏖兵”,赤壁:地名,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纱帽山隔江相对。鏖:激烈的战斗。三国初,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作为成语句的赤壁鏖兵,比喻的是艰苦激烈的交锋。由此可知,“赤壁鏖兵”源出于古代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东汉末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率兵二十万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共同抵抗。曹兵进到赤壁,初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疾病流行,不习水战,后方不稳等弱点,采用火攻法击败曹军水师,“顷刻间,浓烟烈火遮于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孙权大将周瑜与刘备水陆并进,大破曹军。曹操带领部分败兵往陆路逃亡,走向鸟林。战后,孙权地位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地区后又得益州,形成曹、孙、刘三方鼎峙的局面。
其后,凡涉及“赤壁鏖兵”或“鏖兵赤壁”,大指赤壁之战。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一折说:“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幼习兵书苦用功,鏖兵赤壁显威风”。《三国演义》四七回有这样的语句:“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