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091.打假兴齐

(2015-11-13 06:21:22)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周纪篇之十八】时间:战国前期(公元前356年—前321年);地点:齐国;人物:齐威王田因齐;古事:齐威王下狠手,扬即墨大夫、烹阿城大夫,使官吏中弄虚作假现象得到了遏制,后世称齐国的兴盛得益于“打假”。

读文

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赏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原文见《资治通鉴•周纪一》 公元前370年)

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到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安居乐业,官府平安无事,东方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坐视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闻不问;于是我知道你专门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叙事

齐威王即位之初,齐国呈衰落态势,“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起初对治好齐国缺乏信心,后来他虚心纳谏,精神得到振作,并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从治吏打假入手,救亡图存,使齐国走上了复活昌盛之路。

齐威王发现齐国不能图强,主要是幕僚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使歪风蔓延,正气得不到上升。于是委派巡视者到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阿城(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两地明察暗访,在掌握墨、阿两地真实情况后,便开始了治假打假。齐威王把各地的主要官员召集在一起,对确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对阿城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贿赂而说假话的大臣“皆并烹之”。如此赏罚严明的治腐打假,影响天下,震动国内,“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读后随笔

齐威王发现朝廷幕僚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一次,他向左右大臣了解地方官吏的好坏,左右都说阿城(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大夫最好,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大夫最坏。接着,齐威王委派巡视员深入实地明察暗访,其结果与左右说的截然相反。呈现的事实却是,即墨地区“田土开辟整治,百姓安居乐业,官府平安无事,东方十分安定”;而阿城地区“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再深究原因,原来是左右大臣瞒报实情、颠倒黑白,把好者说成坏,把坏者说成好。真实的情况是,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一心为百姓办事,不善于结纳朝廷的左右近臣,所以一些大臣都对即墨大夫不怀好感而说坏话;阿城大夫原本为人不正,不办实事,由于善于用贿赂手段买动人情,巴结朝廷左右大臣,故此一些大臣都为阿城大夫说好话。

有假物、假事,当然也有假话。齐威王“打假”,就是要治理这样的假话。他一方面从“毁言”中打假。所谓“毁言”,就是说坏话。用不符合事实的坏话诋毁人,太可恶了。此种假话不治,像即墨大夫这样正派的人就要倒霉了。另一方面从“誉言”中打假。所谓“誉言”,就是说好话。用不符合事实的好话赞美人,也令人厌恶。此类假话不治,像阿大夫这样邪恶的人就会得势了。

齐威王以打假著称,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倡导国人敢说话、说真话,乃至公开指出君王的过错。据记载,齐威王下令全国: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凡能当面指出君主过失的,得上赏;用书面指出君主过失的,得中赏;在广众中议论君主过失的,得下赏。由于齐威王广开言路,很快弊除政清,各地人才纷纷来到齐国。为了留住用好这些人才,齐威王办稷下学宫,量才任用,并将尖子人才,用于朝政军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被重用为相国;“田忌赛马”中的田忌被任用为全军“总司令”;田忌推荐的断足者孙膑被任命为全军“参谋长”。人才的知任善用,使齐国国富兵强。

齐威王在打假之后,深知人才的重要。他有一个观点:人才就是国宝。有记载: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资治通鉴•周纪二》)以上的意思是:齐威王与魏惠王在郊野约会狩猎。魏惠王问:“齐国也有什么国宝吗?”齐威王回答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国宝吗?”齐威王说:“我对国宝的看法与你可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还有位盼子,让他镇守高唐,赵国人被吓得不敢向到黄河边来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令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举家来投奔的多达七千家。我的大臣中有位种首,让他抓捕盗贼,能做到让那里出现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魏惠王听了面色十分惭愧。

什么是国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齐威王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珍珠非一国之宝,而他已有的四大人才,才是国中之瑰宝。檀子守南城、盼子守高唐、黔夫守徐州、种首守内政,他们个个威武好样,人人“将照千里”,完全超过了十枚“径寸之珠”。这就是齐威王论“宝”的观点,也是他治国的风格。正因为如此,他见才、爱才、用才如宝。孙膑只因兵法才能过人,在魏国被人害得砍断了双脚,成为残疾人。齐国使者来到魏国,偷偷地把孙膑藏在车中拉到齐国。齐国大臣田忌将孙膑奉为座上客,又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马上向孙膑请教兵法,孙膑对答如流,齐威王便当即拜孙膑为师。不久,齐威王计划出兵援救赵国,想任命孙膑为大将军。可孙膑认为自己是个残疾人,坚决辞谢。后来,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让孙膑坐在帘车里出谋划策。这次出兵,由于听从了孙膑的计策,所以既解救了赵国,又大败了魏军。

齐威王手中有了人才,行事便有底气,敢与当年超级强国魏国抗衡。魏国欺负赵、韩,齐威王以“围魏”相助相救,分别在马陵、桂陵大败魏军,魏国霸权受到严重的削弱,一国独霸变成了多强鼎立,使齐国“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