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灶台灶火山区嵩县小学教育板庙小学赵兴艺陈更生刘静沙 |
分类: 图中旅途 |
感谢更生老师,感谢河南日报《视点》版的同事,将这样震撼的一组照片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来自我老家嵩县的照片,一群十几岁的小学生出门求学,自己做饭。看着照片上一大溜的锅台,我流泪了。(现将这组照片转发于此,照片顺序和部分照片说明我做了修改。)
http://s14/middle/3dced6f7t7ed425d0e8ad&690
下课后,孩子们自己做饭。他们的坚强让我们感动。城市里十几岁的孩子,你能做到吗?当你在吃着肯德基、麦当劳,甚至还在挑食的时候,可否会想起和你们同龄的他们?
http://s6/middle/3dced6f7t7ed4341d31a5&690
同学们都自己到小河沟里打水。
http://s6/middle/3dced6f7t7ed4299fa445&690
一碗面条能否填饱肚子?兴艺说差不多,不能浪费。
http://s10/middle/3dced6f7t7ed42e1c4cc9&690
这样站着吃饭是孩子们的生活常态。
http://s11/middle/3dced6f7t7ed42fd4d4fa&690
退役到灶场的1997年捐赠的课桌见证了社会对这所学校的关爱。让我们感谢他们。
http://s16/middle/3dced6f7t7ed436ec179f&690
熏黑的灶台墙壁上写有学生的名字。我多么期待,以后这都是一些闪亮的名字。但也许,他们将永远走不出他们的山沟。
http://s9/middle/3dced6f7t7ed43a64e158&690
每天上学放学,兴艺和同学们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http://s12/middle/3dced6f7t7ed43d10993b&690
没有专职体育老师,孩子们有土方法锻炼身体。
□文/图 陈更生
1月23日,12点多了,期末考试结束的钟声一响,五年级的赵兴艺和同学们“哗啦啦”交上试卷,一个个冲出教室,跑到隔壁的小灶场开始生火做饭,孩子们都饿了。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离开家时,往往是啃个硬馒头或一块方便面就匆匆赶路上学,孩子们的小肚子里从来没有饱过。
那天一早,从郑州出发驱车300多公里,跑了4个多小时,我们才赶到位于伏牛深山区的嵩县纸房乡板庙小学。听说这里的小学生中午都是自己用灶火做饭,我们为山区孩子的求学精神所感动,因此想用相机真实地记录。亲眼目睹了一个个小身影跑来跑去在那狭窄的场所忙活的情景,有一种难言的滋味涌上心头,我眼含泪水拍摄那里的一切,泪水也许是孩子们烧火的浓烟呛了眼睛。
用石棉瓦搭起的灶场,约20平方米,靠墙根垒了两排共21个小灶台,每个灶台不足半平方米,离家远的3~5年级学生中午都在这里自己做饭,他们来自该乡所辖的板庙、木竹峡、灰才沟、坡根、两岔等10多个山村。学生家距离学校最远的有10多里,孩子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山区的路曲曲弯弯,比平原路难走多了,赵兴艺说妈妈给她做的棉鞋,两个月就磨出了洞。
现场观察孩子们做饭是件有意思的事,他们是那么老练,下课铃响后,纷纷提起塑料水桶,飞快跑到学校门前山脚下的河沟里打水,那里有个自然泉眼,大冷天,到处结冰,只有这个地方不冰封。打完水回来洗锅,然后把灶火点着,等锅热了放少许油和盐,炒一下从家里带来已切好的白菜,再倒点水,坐下来往灶台里添柴草,然后再下面条,一个个像小厨师一样技巧娴熟。兴艺说,一块多钱一斤的干面条,她可以吃三顿,有时候吃5毛钱一块的方便面,问她能不能吃饱肚子,她说差不多,不能太浪费了。那天中午,孩子们就吃一碗稀面条,没人吃馒头。20分钟左右,一顿午饭做好后,孩子们老练地先把灶火用水浇灭,端起饭碗10分钟喝完一大碗稀面条,洗干净锅和碗筷,一抹嘴走进教室,拿起书本开始复习功课,他们还要迎接下午的考试。
回顾灶场,那里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战火的洗礼:柴草整齐地躺在地上好像在等待战士重燃战火;熏黑的灶台墙壁上,写有学生名字的地方有点模糊,兴艺说:“叔叔,我把我的名字写清楚一点你好拍照。”我没有拒绝,我太想让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清晰可见。
今年56岁的老教师常书敏说:“山里的孩子能吃苦,我1972年刚当老师时,学生们吃住在学校,一天三顿用这种土灶做饭。如今,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取消早晚自习后,一天才做一顿饭。”
“做饭再困难,对板庙小学来说都会想办法克服,我们难的是因为交通不便和生活条件艰苦造成的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体、音、美老师紧缺,学生素质教育不健全。”杨校长告诉记者。目前,板庙小学1~5年级共50多名学生,包括校长杨海江在内共5名教师,这5名教师中,没有一个是专职教学生体、音、美课程的。
下午4时40分考试结束,孩子们都考得不错,心情愉快,一个个像放飞的小鸟,欢快地跑出校门,踏上回家的路。我们跟随赵兴艺到她家里看看,徒步一个多小时到了两岔村兴艺家,她一头钻进磨房就帮助妈妈干活,兴艺家开了个磨房,有一台磨面机器可以加工面粉,十里八村的山民都到她家磨面。尽管用泥土垒起的房子不太结实,但毕竟可以遮风挡雨,兴艺有个妹妹,一家四口人,过得还算幸福。她家里还开了个小货店,爸爸妈妈忙不过来时,她既当售货员又当磨面工。
忙完家务,站在家门口的小兴艺常常会不自觉地望着向山外延伸的道路想心事,她说:“很想到山外的大城市去读书,那里一定有很好的美术和音乐老师。”③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