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龚家言
龚家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48
  • 关注人气: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霉病小麦的处理方法

(2009-06-15 17:05:27)
标签:

健康

赤霉病小麦

处理方法

分类: 粮食新论

赤霉病小麦的处理方法

 

今年小麦成熟期时,湖北省襄樊市、随州市、孝感市、黄冈市、荆门市、十堰市,河南省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等地区遭遇连阴雨灾害,致使小麦不同程度发芽,一些小麦产生赤霉病。人、畜吃了病粒率在4%以上的赤霉病麦会引起中毒,出现头昏、呕吐、腹泻等症状。如何处理赤霉病小麦,根据有关专家介绍如下: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多雨和潮湿天气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也正因为这一特征才得名赤霉病。这种病害一方面造成枯白穗,降低千粒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由于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性价值。

减轻赤霉病小麦毒性的方法:

1. 水浸法。赤霉毒素稍溶于水,特别在碱性水溶液中。故可用1:3的清水或5%石灰水上层清液浸泡处理2次以上,每次约24小时,然后晒干或烘干,病麦毒素含量可减少80%以上。饲喂生猪,生长发育未发现异常。

2. 去皮法。根据试验,麦壳和糠灰两部分的致呕毒素含量占77%,说明毒素比较集中在病粒外层。故通过机械碾轧,除去病麦粒外层(约占原重量35%左右),余下麦粒直接或将其磨粉喂猪,未发现拒食和内脏病变等症状。

3. 淘除法。病粒较健粒重量轻,比重小,故可利用风筛、水选等予以分离。一般连续通过3次风车或扬场机连选两次,可将大部分病粒淘汰;或用40%黄泥水,比重为1.16,去除残渣及病麦粒,可以降低小麦中赤霉病病粒率。

4. 稀释法 采用正常麦粒与病粒搭配稀释,使病麦率降低到4%的安全指标以下,以满足人畜食用的要求。

 

(2009年6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