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PON错过最佳发展时机

(2007-07-24 08:05:58)
 

 

2007年7月15日 发表于通信产业报
  
缓步而行

  标准定稿的延迟、产品成熟缓慢、光端设备成本居高不下、运营商对新技术的保守态度,这些都是导致PON技术商用缓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为用户安装新光纤的高成本。一些运营商采用了叠加安装方式(overlay),即在距离用户很近的地方部署PONONU设备,使用ADSL或VDSL2在原有的铜缆上向用户提供业务,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减少安装成本,并可以提供高带宽,但是从长远来看,无法充分实现100%无源设备带来的低成本运营。

  当前,PON成为一种有具备带宽优势、可灵活部署、未来能无缝升级的接入技术,并且随着光、硅器件成本降低,PON设备开始为更多的运营商所接受。

  北美电讯公司在此次招标后即开始部署GPON,预计于2008年开始大规模部署,这次各电讯公司采购的GPON设备的数量、合同的金额都是相当大的,业界认为这掀开了电信产业新的篇章。虽然这次招标结果仅有少数几个大的GPON厂家入选,但在这三大一线运营商带动下,美国数十个小的运营商宣布很快开始GPON的部署,西欧的第二大运营商法国电信也开始GPON的部署,丹麦和中东地区也有些小规模的部署。

  同DSL接入市场比起来,当前GPON市场虽然小,但其增长速度非常快。美国三大运营商预计在2010年前总共会有1千万GPON用户,其中包括9百万家庭用户、1百万企业用户。专业机构预测全球GPON市场在2007年可能会达到10亿美元,到2011年,可能会达到47亿美元。GPON虽然最终会被10-GigabitEthernet、10-GigabitPON或WDMPON所替代,但这些技术最早也不会在四五年内得到商用部署。

  电信通讯技术每天都在进步,如光接入技术从APON、BPON到GPON,从EPON到GEPON。这个产业每一天都在探索在更长的距离上提供更多带宽的技术。一种方式是增加PON网络上使用的波长数目,另一种方式是增加每个波长的宽度和带宽效率。WDM-PON是PON将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使用多个光波长来增加上行和下行的带宽。当用户需要更多的带宽时,当光器件更便宜、网络部署更容易时WDM-PON会投入商用。

  等待业务驱动

  在网络上承载视频业务和光接入网的建设是相互关联的,在当前国内运营商面临电信重组、3G网络建设、IPTV业务缓慢前行的大环境下,PON技术在2010年前不会得到大规模商用,在2008年发达省份可能会有IPTV业务所推动的区域商用。

  国内运营商的网络建设重点一般按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顺序递减,虽然“光进铜退”是个公认的趋势,但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来讲,目前的铜线接入仍将会是将来5年里的主要接入方式。预计在2010年左右,国内才会开始大规模部署PON网络。

  国内最大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认为到2010年时,高端用户的下行带宽需求仅为20M到30M,包括1路HDTV、2路SDTV、视频通信、用户上网、网络游戏等主要业务,大规模光纤接入的建设要在2010年以后。

  网络建设是由“技术驱动”还是“市场驱动”存在争议。国外运营商经常是迫不及待地将新技术投入商用,为用户提供更高的带宽,这是由于其所处的激烈的竞争环境所决定的。当类似的业务,用户可以有很多选择时,运营商就不得不提供高带宽、有服务质量保证的、多样功能的电信业务。激烈的竞争环境、赢利的压力使得运营商必须先市场需求一步部署新技术,新技术的部署同时也刺激新的应用产生,新应用赢利前景更进一步推动运营商主导的技术进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技术先行一步,“技术驱动”可能会演变为“市场驱动”,技术保守一步,“市场需求”可能会被技术的局限所抑制,就如同当前国内IPTV市场。

  EPON、GPON之争

  从技术本身特性来讲,GPON更适合运营商网络,EPON/GEPON的主要缺点是效率低和难以支持以太网以外的业务。EPON总的传输效率仅约为GPON的一半。

  GPON采用GFP映射,可以适应任何用户信号格式和任何传输网络制式,可以直接支持TDM业务;不仅可以提供10/100MBit/s、1Gbit/s的业务,而且可以提供VLAN业务和语音业务;具有丰富的运行、管理、维护和配置(OAM&P)特点;可以说GPON不是制造商驱动的技术标准,而是一种运营商驱动的标准,因此更适合运营网络。

  从成本上来看,各种技术光接口硬件成本差不多,传输效率是关键,GPON总效率最高,等效系统成本最低。

  EPON在中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在GPON没有完全成熟、市场有对高带宽接入的需求、主要业务是数据业务时,是EPON应用的最佳时机,如前几年的日本市场。

  而现在,2006年GPON最终标准定稿,美国三大运营商开始大规模采购GPON设备;欧洲、中东开始了GPON的部署,日本也有转向GPON的趋势。网络在同时承载大量的数据、语音、视频业务的同时,还有很多TDM接入的需求,这样的需求环境更有利于GPON,如果国内运营商在2008年前不大规模开展FTTx网络建设的话,将来的光接入技术必定是GPON。

  当然,EPON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中国运营商市场有大量铜缆线路的主要是中国电信南方二十一省、中国网通北方十省、中国电信北方十省这三块市场,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缺少固网接入线路。可以这么说,EPON在中国的前景取决于即将到来的电信重组、3G牌照发放、未来的竞争环境是否会促使移动运营商加大固网线路的投资、运营商在3G建设后是否还有这部分资金,这会发生在将来的1到2年间,这个期间,EPON还是有同GPON一争之力。等过了这个窗口期,GPON将会是中国的光接入市场的主流技术。

  中国移动最近显示了其进军互联网业务的决心,很有可能在电信重组后,会吹响大规模FTTx建设的号角,在中国运营商一贯的保守建设原则下,会一边大规模部署EPON,一边跟踪国外GPON规模商用进展,并在适当的时候开始GPON建设。如果这种情况出现,那么“鲶鱼效应”会在带来国内网络接入资费下降的同时,带给EPON更多的市场份额,使得GPON在国内提前部署,更重要的是,这可能是一个新的竞争势态的开始。

  是否会出现这个情况取决于即将到来的电信重组,取决于竞争新格局对运营商企业战略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