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生活纪事 |
年轮纪事(三十六)1992年时年35岁。在顶住生活压力苦读近三年的博士生生活的情况下,我即将博士毕业。1992年上半年导师考虑我的生活困难,让我如期答辩。另一位姓周的博士生非常不满,理由很简单,就是他要争第一个答辩,第二个答辩他不舒服。老师还是在92年一开学就对各位答辩老师发出邀请。前来答辩的老师有来自北京的经济学家王积业老师、吴家俊老师、辽宁大学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宋则行老师,还有我校的其他教授共七位。我在七月顺利通过答辩。上半年除了准备答辩,就是到北京联系工作单位准备重新找工作。我是应届毕业博士生,可以拿派遣证进京。同时当时国家博士生很少,不像现在有点真假难辨。当时国家的政策是允许博士生带家属,同时解决家属和孩子的户口。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实现人生梦想,一个来自内蒙古大草原边远地区的孩子,1992年9月到北京工作了。上半年在北京先后了联系了多个单位。我校是财政部直属院校,我先到部里人事司,司里说你可以到各司局去联系有愿意接受的,我们就给你办手续,联系一圈,没有一个司局同意,一位朋友告诉我,现在司局的副司局长和处长几乎给你同龄,人家能要你一个博士毕业的人吗?最后有五家单位同意要我并去学校外调:中办、中央党校、冶金部、核工业总公司和汽车工业总公司。我还在中央党校进行了试讲。找工作一个多月就住在公安部招待所,说来也巧,我们当时六个人一个房间,有一天一位陕西人没出门我俩在房间闲聊,他的一个老乡来看他,了解了我的情况后,他告诉我,他是人事部大学生分配处的处长姓李,他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单位吧,所有手续我帮你办,包括你爱人和孩子的。我听了非常高兴就决定去了。这个单位就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是中心很快派人事处王副处长去东财外调,决定收留我。我1992年9月到中心报到,人事处陶处长他们非常热情帮我落脚(以后我们成了近30年的朋友了)。哪位热心的人事部李姓朋友我们也成了好朋友,后来他调到煤炭部办公厅工作,前途无量,但在零零年后不久在八达岭出车祸不幸去世了。1992年上述几个单位都同意要我,我还是选择了中心。下半年到中小,给我在石景山分了一间三家一个厨房的小间宿舍。爱人带孩子来,我们就在石景山家具城买了一个沙发上床,白天是沙发,晚上当床,这个沙发跟了我整整七年。家居是花了一百元钱买了中小停办了一个小杂志社的几个破旧办公书柜。我被分到中心企业部,企业部七位同事,就我我一位博士。负责人周林局长(清华管院研究生毕业),不久他就离开去深圳担任深圳发展银行首任行长了。负责人变成了赵琳如。企业部办公室没有我的地方,我办公室就分配到宏观部办公室,我与宏观部同事打的火热。1992年下半年仅仅几个月,我就为企业部发表了五篇研究文章,给部里挣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