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生活纪事 |
年轮纪事(三十五)1991年时年34周岁。这一年主要是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工作。主要干四件事:一是反复修改论文大纲,确定主题,得到导师认可。我确立了写《企业生命论》,力图借鉴人类学研究思路,回答企业的本质。就像普通人一样,回答不出人的科学的定义一样,现在的企业千千万,搞企业的人也说不出什么是企业。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科斯在其24岁时写出了什么是企业的科学论断,50年后的74岁才因这篇文章而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所以,我的博士论文的架构就是企业本质论、企业进化论、企业生存论、企业增长论和企业发展论。就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命体进行了类似人类学的研究思路;二是广泛搜集资料,目的是力图穷尽世界范围社会科学理论对企业生命研究的文献资料,因此,我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招待所,19991年住了整整四个月(研究生院给予住宿报销)。借此机会全面熟悉了怎样认识和利用国图,查阅了国外社会科学领域的全部胶卷资料并重点摘录,国内有关社会科学资料尽收眼底。同时几乎每天看一场国图的电影,全是未发行或已发行的国内外大片。三是发表成熟的阶段性文章;四是为来年论文答辩做准备。经过整整17个月的写作,一部洋洋洒洒的32万字可能中国最长的博士论文初稿诞生了!(我用了整整三年的学生生活认认真真读了博士,今天可是以自豪的说,我与那些没有脱产而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比硬气的多,但又算得了什么?谁在意这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