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人文艺术 |
分类: 手工艺发展百论 |







按语:本人历经五年仔细阅读了有关世界手工艺运动的百年历史资料,观看了许多世界人文艺术纪录片,又认真阅读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中国手工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通过演讲与广大手工艺人接触,并通过举办近三年的手工坊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现在把它用《手工艺发展百论》提纲的形式发布出来,旨在为我国手工文化发展进步尽微薄之力。连载四十
第四十论《蒙娜丽莎》给发展手工文化的启示。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巨擎列奥纳多•达•分奇在一张30*21英寸的画布上画出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单幅绘画作品《蒙娜丽莎》,每天有无数参观者纷至沓来至法国的卢浮宫。为此研究者、评论者不计其数。在此仅从手工文化的角度看看给我们的创作带来的启示。
一、达氏的准备。达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是潜艇和飞机的发明者,是绘画大师、雕塑大师和建筑设计大师。他是运用透视法的大师,成功创作了《最后的晚餐》;他是光学理论的大师,“明暗对比”技法非常娴熟。他是解剖学大师,传说他去墓地偷尸体用于解剖,达72具。他是具有捕捉复杂人性的天才大师,不仅画像人形貌真实,更让你一眼看到人物的真实心理。《最后的晚餐》耶稣的脸上有忧伤、有从容、有理解和宽容。《蒙娜丽莎》左脸是温暖、富于美感的成熟女性和撩人的眼神;右脸是一位贵妇的脸,视线表现的是觉得什么东西看的很可笑。
二、作品的背景带给作品生命力。 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与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中世纪的艺术家们开始大胆反对宗教传统,穿越古典主义,追求个人自由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比如菲利皮诺•利皮在绘制圣母玛利亚像时雇佣了妓女作模特。达芬奇的偷尸解剖。米开朗基罗为画《大卫像》雇佣模特。在风格上采用透视法达到三维的视觉效果。用新风格开启对个人主义和不同个性尊重的先河。用新的写实主义模仿现实生活的沉迷、满载感情、戏剧性感觉观察和模仿新生活。
三、作品的结构赋予作品永久的活力。达氏是结构大师。一个作品是由许多部件构成的,达氏把作品结构做到了极致。《最后的晚餐》达氏耗时三年,选择耶稣被捕钉上十字架之前和十二门徒最后一次聚餐的情景。在结构上他让餐厅占据了整整一面墙,运用透视法让观众感觉餐厅自然延伸到画里,一直看到人物身后的窗户,并透过窗户看到外面的自然景色。运用高光与阴影对比精确呈现人和物。通过安排角色的位置、人物视线方向、表情来定格历史。同样在《蒙娜丽莎》作品中达氏把佛罗伦萨商人的夫人作为原型,在表情上那神秘微笑的背后留下许多悬念。人物视线投向话外某一个地方,人们不知道或永远不知道她在看什么?其次是左脸和右脸的不同表情和脸的整体感又非常协调。身后的远景带给人们许多遐想,甚至有人转90度有人转180度给出了许多答案,比如猿人的陪伴。比如画面底稿隐藏的秘密等等。最重要的是达氏通过这个作品揭示了所有人的脸和个性里暧昧不清的本质。告诉我们一件好的作品如何表现个性和人类的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