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营经济论丛》五十

(2019-05-28 08:51: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民营经济论丛
《民营经济论丛》五十《民营经济论丛》五十

《民营经济论丛》五十

《民营经济论丛》五十

《民营经济论丛》五十

《民营经济论丛》五十

仁立墨人主笔起草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主报告(2003).该蓝皮书已经成为全国工商联的品牌,每年发布。现将这个主报告呈现。虽然已经过去了16年,但蓝皮书的形态已经固定,发布的结构内容依旧,报告主体内容的判断仍然有参考价值。

连载14

(三) 2003年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 民间投资:形式升级、方向多元、结构日趋合理

民营经济在过去的发展中,由于自身实力以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原因,较少涉及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服务业、教育文化产业、新闻出版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2003年,上述情况发生改变。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开始积极投资重工业与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以及城市的供水、供气等领域。例如,大批民营企业参与钢铁行业竞争;新希望集团进入电解铝行业等等。另外,随着国家放松对金融服务业、教育文化产业、新闻出版业等行业的准入限制,民营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些行业。民营企业进入这些行业显著推进了这些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浙江民间投资因此出现大投入、大项目、大产出新情况,“组团投资”现象。宁波、绍兴、萧山等地不少民营企业已经建立了战略联盟,采取合股经营、组团投资的方式,上大项目、占大市场。 2003年6月,投资118亿元人民币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建设,总投资额的50%来自17家民营企业组成的投资公司。上海民营企业快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日前与镇江新区管委会正式签约,将投资5亿元,联合开发建设总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快鹿现代工业园区,力争园区建成后实现年产值400亿元。辽宁、北京、河北等各地的一些民营企业将以独资、合作、联营等不同形式投资西宁的生态旅游建设。

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民营企业进军第三产业的新亮点。民营企业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相当影响力的批发市场等现代物流业. 由于民营企业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其经营观念、机制、管理方式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方面优势明显,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扩展都十分迅速。 日前,国内知名民营企业河北新奥集团、德力西集团、安徽南翔集团、北京物美集团联手在成都市成华区投资建设一座占地5000亩的现代物流商贸城。而广东的天健建筑装饰材料市场,销售额已超过20亿元,广东五金市场吸引全国1300多家五金企业到该市场设点,初步形成广东五金产品价格变化决定全国同类产品变化的格局。另外,宝供物流,九川物流等一批实力强辐射力较大的现代物流企业今年以来影响很大。宝供、大田等民营物流企业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他们灵活和信息化程度高的一贯优势,其示范意义将带动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物流业,并成为物流行业中最为活跃的力量。民营物流企业——宝供已居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领头地位,由广东省政府重点扶持,享受政府为期3年总额达900万元的扶助资金。

2. 民营出口高幅增长,企业竞争走出国门

民营企业已成为许多省份对外开放的生力军重要力量。山东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的民营企业总数已达1000多家,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20%以上。广东有200多家私营企业在港澳设立了分支机构,900多家私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外贸出口额每年同比增长近2倍上。浙江全省共有1200家以上的私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获得欧洲CE认证的企业86家,全省共有1万家以上私营企业产品出口,出口在100万元以上的大户已达5000多家。在河南省今年前5个月,全省民营企业出口额达到2.18亿美元,同比增长98.7%,民营企业的出口额首次超过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广东今年1-8月,私营企业出口61.5亿美元,强劲增长1.7倍。1-7月私企出口所占比重已由去年的3%上升到6.5%,其中机电产品出口以24亿美元位列第一位,增长2.4倍。从出口企业数量上看,到今年9月底,广东省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企从去年底的6197家猛增至12009家,增长48%,占全省进出口企业总数的73%。全省有30家民企在境外办实业,投资总额达3268万美元。蓬勃发展的浙江私营企业正在成为外贸出口的生力军。杭州海关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3季度,浙江省私营企业出口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仍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出口总值占全国私营企业出口总值的近四分之一。今年1至10月,浦东海关共受理注册私营外贸企业1574家,注册资本49.1亿元人民币;其中外省市私企739家,投资额25.1亿元人民币,分别占今年以来浦东新区私营外贸企业注册总数、投资总额的47%和51%。

3. 民营科技企业引领民营经济产业新方向

目前,已有500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与国内5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在民营经济的大省浙江,区域经济中的龙头企业,大部分是民营科技企业,它们带动了当地块状特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全省850多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95%以上。这些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占到全省企业研发投入的四分之三以上。广东今年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有二百六十二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半数以上,其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在全省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八成以上。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数量从去年底的4740家增加到5015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从190家增至262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一半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各项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在广州市高新技术科研开发企业中,目前有2008家为私营企业,占80%。

5. 民企做强做大,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十六大以来,许多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做强做大,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以来广东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借壳上市呈现加速上升之势,并开始形成一股潮流。据调查,至今年6月底止,全省民营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有6787家,其中私营企业集团268家,上市的民营企业有15家。广东奥园、广州海印、金海马集团……越来越多广东民营老板开始注重资本经营,到内地、香港甚至国外股市上市。一项调查显示,45%的广州民营企业正在筹备或有计划上市。广州市新增加的民营企业中,有80%以上为公司制企业,民营企业已经开始自觉实现股权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突破产权障碍、实现资本联合不仅让广东民营企业做强做大,还使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6. 民营企业全方位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十六大以后,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民营经济认识的深化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国有企业的新一轮改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民营企业由过去的零星参与到大规模参与;二是被改造、改组的国有企业由过去多为小型企业到包括若干大型企业;三是民营企业把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与寻求放开市场准入结合起来,通过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进入一些过去限制准入的行业;地方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并采取措施帮助解决就业安排问题、债务问题。一些省制定了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办法,明确了参与的形式和目标,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优惠政策并提供相关服务。江苏省现有民营企业28.6万户,已有9.8%的民营企业参与了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重庆市有4000余户民营企业参与了4300多家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重组资产21亿元,安置职工15万人;黑龙江省有1411户民营企业参与了1621家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共投入14.2亿元,盘活资产21.2亿元,安置职工11万人;天津市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达2000户,安置职工4.4万人。江苏和山东分别拿出800亿元和600亿元的优质国有资产,让民营企业参与改组改造,北京也公布一大批国有企业招标,引进民营资本改组改造国有企业。到今年6月底,广东省有1467家民企参与了国企改革,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有7687家,私营企业集团达268户,上市民企15家。民营经济通过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使民营企业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竞争。

7. 民营企业家在“非典”等突发性事件上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在抗非典期间,广大民营企业坚决响应中央号召,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生产经营。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工商联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普遍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为支持社会抗非典共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65亿元,为在企业内部抗击非典、确保员工安全,也增加了大量支出,他们为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SARS突发性事件面前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凝聚力。民营制药企业的有关药品、器械要保证质量,不哄抬物价;有条件的企业在非典防疫药物研发方面力争取得突破;积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积极捐款捐物,献计献策。积极地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把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护企业员工不被非典侵害,稳定职工队伍,劝阻员工返乡,避免员工无序流动,共筑非典防线。上海设立的‘抗击非典专项基金’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就获得近2000家单位捐款1.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累计捐款捐物逾5000万元。浙江、山东、河北、海南、内蒙、河南、江苏和广东民营企业面对SARS,踊跃捐款捐物,加班加点生产抗SARS物资,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安全,为全面控制SARS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8. 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党建新途径、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十六大以来,各地民营企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借鉴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经验,结合民营企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党建新途径、新方法,强化党的领导,规范企业行为,激发活力,充分调动了党员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河北专门召开了“推进民营企业党建暨企业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深圳民营企业有了自己的“党员之家”; 四川夹江狠抓民营企业党建促发展,全县民营企业已建党支部35家,占应建的100%,全面带动企业团支部和工会建设,促进建陶年生产能力上升到4.11亿平方米,占全国的15%。宁波在以“品牌兴厂,文化兴牌”大力抓企业生产建设的同时,把党的建设放在了前列,找准党建工作进入经济建设的最佳切入点与结合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促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树立了很好的典范。德隆集团在企业内部开展专门的党建课题研究,既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党员的思想建设,也促进了企业的整个文化建设和组织管理规范。

9. 各地商会开始在维护民营企业权益、促进企业自律方面发挥作用

广东省民营企业投诉中心不久前挂牌成立,受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权,负责受理民营企业投诉的工作机构,由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负责具体运作。该中心力求办成及时反映民营企业呼声,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促进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的民营企业之家。这种形式将对其他各省民营企业的维权方式产生影响。河北总商会在网上发专栏“抓党建促发展”,积极关心和引导民营企业狠抓思想建设,突出企业文化特色,在规范管理中促进企业的自律。江苏省工商联行业商会通过十项任务来凸现工商联行业商会的新特色、新业绩和新作用: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推进政府部门的行业发展政策和法规建设;帮助政府制定行业标准、强化产品质量和专利保护;促进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促进民营企业联合、协作;进行行业信息发布;推进专业化市场建设与发展;积极组织人才、技术、职业培训;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市场;安置下岗职工、解决劳资矛盾;为会员服务搭桥梁,成为温暖的民营企业之家。

10. 民营经济在西部地区逐步崛起,在东北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生力军

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差距,本质上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要使西部的经济实行跨越式发展,缩短与东部的距离,只有坚持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在加大国家投入西部基础设施与科教文化建设的同时,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使民营企业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突破口。民营企业主要依靠社会资金投入,按照市场体制运作,产权与社会化相连,机制灵活,生命力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西部人民建设自己家乡的积极性,还可加速实现各生产要素,特别是资金,人才要素的转移,采取激励机制推动这些要素从东部向西部地区流动,更重要的还可推动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发展民营经济,特别是发展利用西部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轻加工业,可以在实行生产要素转移和资金、人才等的投入过程中,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所有制结构调整,逐步改变目前西部地区轻重工业比重不协调、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的状况。因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西部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目前,在新疆,德隆、广汇、美克、特变电工等知名企业撑起了新疆民营企业的一片蓝天。但是全区民营经济呈现的是"驼峰现象",即少数民营企业大而强,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小而分散,在市场公平竞争、政策法制环境、金融担保等方面还享受不到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在青海,民间投资高速增长。今年1-4月全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6%,其中股份制经济完成投资5.72亿元,增长2.1倍;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91亿元,增长58.9%;集体和私营经济分别完成1.3亿元和1.32亿元,分别增长39.4%和40.7%;其他经济完成6.38亿元,增长54%。可以看出, 在认识上是否"放胆",政治上是否"放心",发展上是否"放手",政策上是否"放宽",事关新疆、青海等整个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景。

民营经济发展慢,也是老东北经济整体上动力不足、机制不活、发展不够快的主要症结。在振兴东北的战略布局上,黑吉辽在全局上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问题,三省上下齐动员,干部群众齐发动,营造大的声势,采取大的动作,促进民营经济实现更大的发展。今年,黑龙江省各地各部门放胆、放手、放开发展民营经济,使民营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926.3亿元,占同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2%。上缴税金36亿元,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民营企业还解决了59.97万人的就业问题。为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黑龙江提出了民营经济发展三目标:一是加快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预计今年至少新增民营科技企业400家。二是培养大规模民营企业,预计今年培养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民企30个,5000万以上70个。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 良好的发展势头,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思路和措施。吉林四平市进一步放宽政策,扩充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凡是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凡是竞争性的行业,凡是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都允许民营经济放开经营、放手发展。放宽注册资本限制,降低民营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放宽投资人和从业人员限制。良好的投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至6月末,全市民营企业已达2303户、个体工商业户3.6277万户,从业人员近28万,一个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办实业的局面正在形成。

辽宁辽阳民营企业总投资达75亿元的311个技改、扩建和新建项目已开工209项。年产6000吨的无纺布、汽车自卸液压装置、IC电晶体晶片等22个已投产项目使该市民营经济大幅提速,仅今年上半年该市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就达218. 7亿元,同比增长 31%;实缴税金3.3亿元,同比增长27. 3%。 年初以来,该市“项目年”建设的启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都为具有雄厚资本积累的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不论是在资源丰富的大西北,还是在具有老工业基础的黑土地,民营经济都在逐步成为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