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民营经济论丛 |





《民营经济论丛》连载四十二
这是仁立墨人主笔起草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主报告(2003).该蓝皮书已经成为全国工商联的品牌,每年发布。现将这个主报告呈现。虽然已经过去了16年,但蓝皮书的形态已经固定,发布的结构内容依旧,报告主体内容的判断仍然有参考价值。
《报告连载7》
5、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民营企业发展之初,其优势主要表现为规模小、机制灵活,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家的视野更开阔,眼光更远大,民营企业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开始培育新的竞争能力,如提高组织能力、战略能力、技术水平等。
根据2002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会员企业分析报告的有关数据,2002年度入围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总额为5.89亿元,1999-2001年分别为3.58、3.91、5.04亿元,年均增长17%,远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率8%。2002年入围企业资产总额最高为253.42亿元,比2001、2000、1999年的最高值154.87、135.99、90.55元分别高64%、86%、180%;企业资产总额平均为5.58亿元,比上年的3.64亿元增长53%,资产总额5亿元以上的企业378家,比2001、2000、1999年分别增加120、228、268家,平均每年增加近90家。
同时,2002年入围企业人均销售收入94.35万元,人均创利3.64万元;入围企业总资产回报率为7%,销售回报率5%,净资产回报率18%;资产负债率55%,这些指标都远好于全社会的平均情况。
行业分布上,竞争型领域与垄断型相比较,非国有经济布局在竞争型领域的进展是最快的。根据国务院体改办研究所的相关研究,在家具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等27个非垄断竞争型行业中,绝大多数行业企业户数分布中,非国有经济占的比例均在60%以上。在增加值的分布上,24个行业的非公比重已经在5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在70%-95%之间,只有有色金属采选业等3个行业的非公比重低于50%。在烟草加工等垄断型行业中,国有经济总体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少数垄断行业如煤炭采选业,非国有经济已经比较集中。
根据同一篇报告,1995年以后,竞争性行业中民营经济投入、产出的比重加速上升。并在一些重要行业中占据了数量上的明显优势。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民营经济在这两个行业的增加值结构中已分别占到81.5%和76.2%的比重,在固定资产净值结构中分别占到71.2%和65.5%的比重,并且其布局表现为快速扩展状态。
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第二产业整体中看,民营经济正越来越表现出其强劲的竞争实力。进入2002年,民营工业增加值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2002年的四个季度里分别增长11.3%、12%、12.5%和13.2%,进入2003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更是增长18.4%,达到1997年以来的最高点。
上述事例都说明了一个结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即使没有更多的扶持与保护,民营经济都展示并不断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也昭示了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民营经济将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