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生活纪事……湖北纪事(1)

(2019-05-09 21:23: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生活纪事
我的生活纪事……湖北纪事(1)

我的生活纪事……湖北纪事(1)

我的生活纪事……湖北纪事(1)

湖北纪事(1)第一次到湖北是1994年2月初(时年37岁)在国家经贸委工作时接受任务参加兼任国家体改委主任的铁映同志的湖北调研,我们十几个部委同志先打前站到当地了解情况召开有关座谈会,带队的是刚刚卸任锦州市委书记的体改委秘书长卲秉任,当时在体改委工作的一些司局长比如郭某某等一批都是调研组成员,我跟央行会计司樊司长(老大姐)在一个组比较熟。铁映和体改委几位领导同志到后先后与省市交换意见。这次收获很大,特别是了解到国家每出台一个政策调研力度之大深有感触。最有趣的是洪虎主任找我在宾馆宿舍聊天,让我给他即将发表的有关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一千多字小文章在法律概念上有没有问题,我也没客气,当即指出,老领导还真能听的进去马上就改了。武汉三镇是工业重镇,有一大批国有重点企业面临改革,那时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和“三改一加强”,“抓大放小”等改革措施。改革开放之初,武汉国有企业占全市经济总量超过八成,改革任务繁重。武汉国企改革创造了多项全国经验。国企第一位“洋厂长”上世纪80年代,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转变部分管理机制,初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1984年11月,德国专家威尔纳·格里希受聘为武汉柴油机厂厂长,成为中国国有企业的第一位“洋厂长”。格里希在职期间提出的“厂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产品名牌制、市场国际化”,为国企改革提供最初样板。同期,武汉汽车发动机厂最早在全国实施租赁经营,“不找厂长找市场、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口号叫响全国。武汉汽轮发电机厂以兼并方式接受武汉照相机总厂全部债权、债务及资产。兼并——一种新的企业联合方式在武汉出台。武汉企业界出现的兼并现象引起全国关注,经济理论界认为,这是继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承包经营之后出现的“第三次企业改革浪潮”。鄂武商:商业第一股上世纪90年代,武汉市国企改革锋芒直指企业产权。武汉市成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形成国资委、国有资产营运机构、企业3个层次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被冠名“武汉模式”,与深圳模式、上海模式并称全国改革三大模式,国企改革以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推动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武汉商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商业上市企业第一股,率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带动中百、中商、汉商等商业企业上市。先后转让马应龙、双虎、电缆、长印等公司国家股,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和产权多元化。武钢当时是这样报道的:1994年2月3日上午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率国务院赴武汉考察团,来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随行的有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王仕元。国家体改委秘书长邵秉仁。 武钢党委书记赵文源、武钢经理刘本仁在厂前接待室迎接了李铁映一行。 李铁映等领导观看了武钢简介的录相、参观了一米七轧机工程中的热轧厂,听取了武钢经理刘本仁的汇报。接着,他们来到武钢第一招待所,出席了由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主持的武汉部分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参加的座谈会。 武钢集团董事长、武钢经理刘本仁简略地介绍了武钢去年的情况。

我的生活纪事……湖北纪事(1)

我的生活纪事……湖北纪事(1)

我的生活纪事……湖北纪事(1)

我的生活纪事……湖北纪事(1)

我的生活纪事……湖北纪事(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