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手工艺发展百论 |




按语:本人历经五年仔细阅读了有关世界手工艺运动的百年历史资料,观看了许多世界人文艺术纪录片,又认真阅读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中国手工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通过演讲与广大手工艺人接触,并通过举办近三年的手工坊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现在把它用《手工艺发展百论》提纲的形式发布出来,旨在为我国手工文化发展进步尽微薄之力。连载二十九
第二十九论手工艺发展需要“以修立证”。因为许多手工艺处在抢救性挖掘状态,有的支离破碎。当下需要利用修复技术采用当代材料予以复原,是多学科攻关项目,同时利用高科技和智能手段为当代人欣赏。修复是为了立证。为手艺人子孙立传。 举例:
一、明代佛像修复。赤峰博物馆馆藏。残损严重,全身挤压变形严重,头部和身体分离,右手缺失。
修复方案:用千斤顶对头、身需整形部位进行整形,整形解决不了的部位用低熔点焊锡进行补配(佛像鎏金,焊锡熔点低,不会伤害原有鎏金),补配部位用电刷镀的方法镀金随色做旧。
二、西周铜罍修复
大兴文物管理所,高:32厘米,宽19厘米。破损严重,碎成八片,有变形,缺失近1/3.。
修复方案:将现有碎片拼接起来,变形的部位进行整形,由于铜质不错,采用低熔点锡焊的方式进行焊接,缺失部位先用石膏补配,根据原物进行刻花,刻好后翻模铸锡,吧石膏补配的模子去下,用金属锡最后进行补配。
三、明代银壶修复
首都博物馆馆藏,高12厘米,宽18厘米。破损严重,壶身与壶嘴不成一条直线,壶盖、壶底破损,有缺失。
修复方案:将壶身、壶底、壶掰进行整形,用低熔点焊锡的方法焊接加固成一条直线;将壶底碎片拼接在壶底,由于银器太薄,仅粘接碎片不能粘牢固,因此用超薄的丝绸布进行加固粘结;缺失的部位用银片补配,壶盖各碎片粘结在一起,随色做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