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十四章(续)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2019-04-10 08:44:20)
标签:

杂谈

分类: 企业生命论
《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十四章(续)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十四章(续)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十四章(续)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十四章(续)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按语:《企业生命论》写于1990~1992)(作者笔名仁立墨人,博士论文(32万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中国社科院编辑的《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评价《企业生命论》:“我国学者仁立墨人(笔名)深入地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问题。1993年其博士学位论文《企业生命论》出版,把我国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推向高潮。总的来看,《企业生命论》集系统性和深刻性于一体,是我国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重要著作。”

《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四篇 企业发展和未来论

第十四章(续九)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如果说现代企业的发展初期,即企业家式(或家族式)的企业是在传统企业上经过建立广泛的销售和采购组织而形成的企业,那么现代企业的成熟阶段则是经理式企业,即在现代高阶层管理的实践和程序的基础上,经由合并而形成的企业。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企业内部形成多单位,企业家阶层已确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已分离,企业发展主要是外部性扩张。在现代企业发展初期,经营者已经看到经营单位的内部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由于生产单位和采购及销售单位的管理连结在一起,获得市场和供应来源信息的成本亦降低。更重要的是,多单位的内部化会容易在管理上协调,对商品生产和销售有效安排,使企业设备和人员会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得以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此时经营者们也看到,由于经理阶层未形成,企业即使存在多单位也只不过是一些自主经营的联合体而已,虽然可以控制各单位的竞争,确保企业的原料来源、成品和服务的销路,共同采购、定价、确定生产和市场政策,可以稍为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但不能经由生产率提高来降低成本,无法从根本上提高管理协调的功能。为此应该建立经理阶层。由于经理阶层的建立,使得企业内部协调比市场协调更有效率和更有利可图。经理阶层制的出现消除了家族式企业的弊端,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经理变成了职业阶层,在做出决策时,这些职业经理人员宁愿选择能使公司长期稳定和成长的政策,而不贪图眼前的最大利润。因为他们决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砸了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职业饭碗。

这一发展时期企业所采取的发展策略就是依靠合并。合并活动成为促使集中速度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合并一般包括水平合并、垂直合并和复合合并等形式。水平合并是指在同一市场上提供同种商品或服务的企业间的合并。垂直合并是指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阶段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关系的企业的合并。其中,继续存在的企业合并处在最终需求者方向的企业时,称为“前方性垂直合并”,合并处在原料阶段的方向的企业称为“后方性垂直合并”。复合合并是指水平、垂直以外的所有合并。其中“地区扩大”指同种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地区市场上供应的企业间的合并。“商品扩大”指生产和销售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想把没有竞争关系的商品或服务多角化的企业间合并。“其他合并”指不具有买卖关系或功能关系的企业间合并,是指一种纯粹的混合合并。在这一发展阶段的合并当然也是企业走向集团化的一种形式,这一阶段的合并我们称之为准集中化。合并的目的主要是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经理式企业的完成。美国在1889-1902年之间,出现第一次合并浪潮,此时是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为巩固他们在该产业中的地位,目的在于垄断,通过合并形成各种垄断组织。这次合并有2700个工业公司和矿产公司卷入。在1925-1931年出现了第二次合并浪潮,这次合并扩张了占主导地位的公司的市场力量,导致了许多产业中的市场不断集中,其特点是产销关系的纵向一元化和横向的产品、地域上的扩张。大约卷进了5800个合并企业,近70%的合并企业目的在于消除自己的竞争对手,实现企业的多单位内部化管理。

《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十四章(续)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十四章(续)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十四章(续)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企业生命论》连载八十二第十四章(续) (三)现代企业的成熟发展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