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企业生命论 |

按语:《企业生命论》写于1990~1992)(作者笔名仁立墨人,博士论文(32万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出版发行);中国社科院编辑的《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评价《企业生命论》:“我国学者仁立墨人(笔名)深入地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问题。1993年其博士学位论文《企业生命论》出版,把我国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推向高潮。总的来看,《企业生命论》集系统性和深刻性于一体,是我国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重要著作。”
连载六十一
第四篇 企业成长论(续六)
二、企业生命周期的主要特征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生命周期主要是描述单个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是对企业成长的一般概括,具有普遍性。并不能单纯拿某一企业来对号入座。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生命周期具有如下特征:
(一)非线性 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演进具有非线性特征。
如果以企业增长和时间作为参数,其生长曲线是S形,S分布上看属偏态分布曲性型。见下图8。1。 (见文章下面曲线图)
(二)一次性
企业生命周期的周期性呈一次性周期形态。它经历幼稚、成长、成熟直至衰退的过程。
(三)模糊性
企业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具有模糊性特征。它大致经历孕育、成长、成熟和衰亡的几个阶段,这是真实存在,但其分界又是模糊的。我们不能对其硬性规定,只能是依据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大致有所划分。至于企业何时进入某一阶段,这要依具体情况和不同企业而定。即使是同一时间诞生的同一行业的企业,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周期性特征。
(四) 不规范性
企业生命周期具有不规范性,也就是说各种企业所表现在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它们的成长规律和成熟特点存在千差万别。
(五)相关性
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增长存在相关性,但非线性。日本经济学家清成忠男在《企业家革命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中译本)一书中曾描绘了企业的发展过程,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请看下图2。
清成忠男以1975-1976年金融市场的各种条件和技术开发状况为前提。考察了一般企业从投资到成熟的过程,认为企业从创业开始的五、六年内,如果销售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就可以公开股份。达到这个阶段,正式组织能够产生,专门的经营者(企业家)有必要存在,作为骨干企业的实体也开始具备。从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增长随企业寿命而增加,尔后平稳发展,成熟后期而递减。
图8—2 新企业发展情况
注:以1975—1976年金融市场的各种条件为前提。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生命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却很难定量加以描述。但是这种周期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规律。企业管理者或经营者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企业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并努力使企业的稳步成长期和成熟期后延,或及时进行蜕变。
注释: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商务印书馆198 年版中译本,
第326页。

